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何她说 http://www.81ht.com/read/237555.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你所在的城市有没有下雪呢?好像进入冬天以来,每个人都在等初雪。
我也在等。
每一年的初雪都像是冬天给我们的礼物。一场大雪之后,那点关于春秋的唏嘘就淡了,心里最期盼的,是冰天雪地之外,家里的温暖炉火。
记得有一年,跨年那天下了初雪,所有人都特别开心。
有恋人去约会,闺蜜去聚会,我特意给公司的小伙伴放了假,让大家出去享受难得的好时光。这里不点名,我们一个有圆圆脸的可爱小姑娘同事没有走,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电脑后面加班。
我离开的时候,忍不住问她:不走吗?她当时的表情,我一直都记得,有点委屈,有点不服气,她像是要哭了,却还是忍住了,她说:我分手了。她分手的原因特别俗套,因为她偷看了男友的手机,还删了微信上的女客户。
嗯~我忍不住想叹气,也有点想笑。
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一头扎进叫**情的漩涡,今天甜蜜,明天争吵。所有的爱恨都系在这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上了。于是她忘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点分寸。那是哪怕亲密如恋人,也要彼此尊重的空间。
但其实“分寸”这事儿,还真不局限在恋人身上。
前阵子邻居阿姨又来我家聊天。阿姨提起来说,她被现在的年轻人吓了一跳。起因是,她无意间拿起了女儿的手机,看到了一条弹出来的微信提示,开头就是:亲爱的。
她的女儿,已经结婚生娃了,但是这条微信的联系人却分明不是她女婿。
阿姨捧着手机,血压差点就飙高了。她女儿跟她解释了半天,说对方只是一个公司的同事,而且绝对是女同事。阿姨还是不能理解。
“亲爱的”这个称呼,对从前的人来说,是特别郑重特别亲密的称呼。就算到了确定了恋爱关系,也要反复琢磨才能使用的。要忐忑不安地想:我们现在的关系,可不可以叫亲爱的,我这么叫,会不会吓到对方啊。
阿姨还跟我妈妈说:现在这群小年轻怎么这样啊?亲爱的是能随便叫的吗?说实话,我最开始听到别人张口就叫我“亲爱的”,也被吓一跳。不是惊吓,而是浑身起鸡皮疙瘩,又肉麻又别扭。
那时候还在念书吧,也是年纪小,没见过这种世面。跟朋友刚刚走进一家店,店员上来就说:亲爱的,你想买点什么?我给你推荐啊。我们看了对方两三秒,差点没脱口而出问她:咱俩不认识吧?
回头,我就被朋友科普说,现在都流行这样,见面熟不熟的,都叫亲爱的。就算本来不熟,都叫你亲爱的了,不熟也得变的熟。
这个道理说出来,也能懂,但是情感上,总觉得怪别扭的。
有必要这么着急跟谁熟吗?人和人相处,不应该是一开始保持一点距离吗?而且,怎么凭空叫了一声“亲爱的”,就真的是“亲爱的”了?但是后来,渐渐也就习惯了,感觉叫一声亲爱的,就跟以前说一声“嗨,你好”是差不多的意思。
我常听朋友吐槽:去剪个头发,被发型师追着聊天,从你几岁结婚没有,聊到工作在哪里,月薪几千。
微信上加了一个十年前就不太熟的旧同学,开口就问你是不是现在做某某行业,我这边有个小需求,你能不能顺手给我弄一下。
刚刚才认识的新同事,只是中午吃了一顿饭,就跟你抱怨她小组领导多么不讲情面,告诉你,她遇到的合作方多么斤斤计较,然后还睁大眼睛看着你,等你回馈给她同样的信息。
如果你拒绝给他们想要的答案,他们还会很委屈很无辜的告诉你:我只怕你觉得无聊,想和你聊聊天儿。这点同学情义都没有吗?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啊。不是说要让两个人尽快熟起来,就是要一起八卦吗?我是真心想和你成为朋友啊。
想要尽快和陌生人拉近距离的心情,原本也可以理解,但是人和人之间原本就是有边界的,急匆匆的踩过别人的边界,粗鲁的推到别人家的篱笆,又怎能让人感到愉悦呢?
人际交往原本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分寸,但我们却好像在往反方向走了。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听人抱怨,说自己社交恐惧,这种让人尴尬又无奈的对话,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这种恐惧吧。
如果与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之间,没有保持分寸感,是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感觉到自己被唐突了。那么如果亲密的朋友之间,失去了分寸感,那就会成为一种伤害吧。有多少朋友渐行渐远,就是因为那些琐碎的,让人感到郁闷的小动作,因为那些不合时宜,让你感到很不自在,对方却脱口而出的“直言快语”?
我觉得一个人的分寸感,本身就代表的是自我克制的能力,当然我也觉得跟情商有一定的关系。当我们面对关系越亲密的人时,我们就越容易失去这种克制的能力。
开始做何她说和大家交流之后,经常有听众给我发消息,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下面说一个叫微微的女生,她跟我提到她跟她朋友的故事。
大一那年,是微微人生最低谷。
她高考发挥失常,又不肯复读,勉勉强强来到南方的大学念书。那是她第一次到南方城市,见到这辈子见过最大的蟑螂,知道原来墙壁还会自己流水,发现原来大家都会讲她听不懂的各种方言。大学的每一件事都让她心烦。就算去见那个距离她最近的一个朋友,都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
就在这个时候,她交到了大学里的第一个朋友,同寝室的小苏。会提醒她早上去晒被子,会在她惨叫的时候帮她打蟑螂,会在她想家想到哭的时候,摸摸她的肩膀。对那个时候的微微来说,小苏大概像是救命的那根稻草。
以前常常听到那种爱情故事,男生为了追女生,拼命献出自己的一切。刷爆信用卡买昂贵的礼物,毫无底线的纵容女生的坏脾气,好像没有自尊心一样把自己放在尘埃里。友情,其实好像也会。
小苏很会照顾人,像个大姐头,但同时,控制欲也很强,把所有事情分成黑白两面,不接受中间地带,也基本不接受任何反驳。
微微则是很腼腆的性格,从小到大都不太擅长拒绝别人。她让小苏帮自己选衣服,陪小苏看她喜欢的电影,换小苏觉得更合适她的发型。反正小苏会说:我觉得你一定喜欢。喜欢什么明星,最近哪部小说比较好看,对目前大家都在讨论的社会热点有什么看法,微微也会下意识的顺着小苏说。反正微微也觉得,她和小苏的看法确实差不多,至于某些部分的小小不同,她也可以忍耐下来。
爱情不是靠忍耐就可以撑下来的,友情当然也不是。大学四年,小苏从最开始那个最照顾人的朋友,渐渐成为了微微最烦的朋友。
毕业之后,微微回到了北方,小苏留在了南方,微微有意无意的断了和小苏联系。当然她仍然记得小苏对她的好,也知道那四年的友情留下的不只有烦恼,也有美好,但是让她印象更深的是,每次小苏说出:我觉得你一定会喜欢!你肯定不会这么认为!而她只能默默忍耐的那个时刻。
小苏不知不觉越过了微微的边界,主导了微微的世界,但微微也知道,是自己的过分退让,纵容了小苏。在这段友情里,她们两个,都没有把握好分寸。然后,分开以后,一个不想联系对方,一个却只能伤心的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为什么不再当我是你的好朋友?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如果老朋友再会晤的时候,忽然不投机起来,那就是说以前未分开的时候,已经有了某些使人觉得不安的缺点,已经有了分歧。”
一开始为了能和对方迅速的成为好朋友,于是我们放任对方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
我们很担心,如果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建立藩篱,就会让对方觉得隔阂,我们假装不知道两人之间不可能完全灵魂同步,我们故意模糊了两人之间的边界,我们装作不管对方做了什么,我都全盘接受的样子。然而,到了最后,那些细碎的不安全,就像指甲边缘皮肤长出的毛刺,越扯越大,最后必须修剪掉了。我们本想做最好的朋友的,最后,我们连朋友都不是了。
面对朋友也好,面对陌生人也好。过分放肆也好,过分退让也好。我们常常以为,分寸感只是说明一个人缺乏说话的技巧,但事实上,这个行为背后站着的是我们对对方,对自己的尊重。所以,我们要尊重自己,让别人在乎我们的感受,克制自己的言行;也要尊重别人,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也不随意“直言伤人”。不要轻易的说“没关系、不要紧”,也别让身边的人陷入尴尬。
很多时候,人与人相处,就像在跳舞,进进退退,看似亲密,却始终保持着一个小小的距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寸感,而只有把握好这点恰如其分的分寸,才能和你眼前这个人,愉快的跳完这支舞。
我也在等。
每一年的初雪都像是冬天给我们的礼物。一场大雪之后,那点关于春秋的唏嘘就淡了,心里最期盼的,是冰天雪地之外,家里的温暖炉火。
记得有一年,跨年那天下了初雪,所有人都特别开心。
有恋人去约会,闺蜜去聚会,我特意给公司的小伙伴放了假,让大家出去享受难得的好时光。这里不点名,我们一个有圆圆脸的可爱小姑娘同事没有走,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电脑后面加班。
我离开的时候,忍不住问她:不走吗?她当时的表情,我一直都记得,有点委屈,有点不服气,她像是要哭了,却还是忍住了,她说:我分手了。她分手的原因特别俗套,因为她偷看了男友的手机,还删了微信上的女客户。
嗯~我忍不住想叹气,也有点想笑。
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一头扎进叫**情的漩涡,今天甜蜜,明天争吵。所有的爱恨都系在这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上了。于是她忘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点分寸。那是哪怕亲密如恋人,也要彼此尊重的空间。
但其实“分寸”这事儿,还真不局限在恋人身上。
前阵子邻居阿姨又来我家聊天。阿姨提起来说,她被现在的年轻人吓了一跳。起因是,她无意间拿起了女儿的手机,看到了一条弹出来的微信提示,开头就是:亲爱的。
她的女儿,已经结婚生娃了,但是这条微信的联系人却分明不是她女婿。
阿姨捧着手机,血压差点就飙高了。她女儿跟她解释了半天,说对方只是一个公司的同事,而且绝对是女同事。阿姨还是不能理解。
“亲爱的”这个称呼,对从前的人来说,是特别郑重特别亲密的称呼。就算到了确定了恋爱关系,也要反复琢磨才能使用的。要忐忑不安地想:我们现在的关系,可不可以叫亲爱的,我这么叫,会不会吓到对方啊。
阿姨还跟我妈妈说:现在这群小年轻怎么这样啊?亲爱的是能随便叫的吗?说实话,我最开始听到别人张口就叫我“亲爱的”,也被吓一跳。不是惊吓,而是浑身起鸡皮疙瘩,又肉麻又别扭。
那时候还在念书吧,也是年纪小,没见过这种世面。跟朋友刚刚走进一家店,店员上来就说:亲爱的,你想买点什么?我给你推荐啊。我们看了对方两三秒,差点没脱口而出问她:咱俩不认识吧?
回头,我就被朋友科普说,现在都流行这样,见面熟不熟的,都叫亲爱的。就算本来不熟,都叫你亲爱的了,不熟也得变的熟。
这个道理说出来,也能懂,但是情感上,总觉得怪别扭的。
有必要这么着急跟谁熟吗?人和人相处,不应该是一开始保持一点距离吗?而且,怎么凭空叫了一声“亲爱的”,就真的是“亲爱的”了?但是后来,渐渐也就习惯了,感觉叫一声亲爱的,就跟以前说一声“嗨,你好”是差不多的意思。
我常听朋友吐槽:去剪个头发,被发型师追着聊天,从你几岁结婚没有,聊到工作在哪里,月薪几千。
微信上加了一个十年前就不太熟的旧同学,开口就问你是不是现在做某某行业,我这边有个小需求,你能不能顺手给我弄一下。
刚刚才认识的新同事,只是中午吃了一顿饭,就跟你抱怨她小组领导多么不讲情面,告诉你,她遇到的合作方多么斤斤计较,然后还睁大眼睛看着你,等你回馈给她同样的信息。
如果你拒绝给他们想要的答案,他们还会很委屈很无辜的告诉你:我只怕你觉得无聊,想和你聊聊天儿。这点同学情义都没有吗?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啊。不是说要让两个人尽快熟起来,就是要一起八卦吗?我是真心想和你成为朋友啊。
想要尽快和陌生人拉近距离的心情,原本也可以理解,但是人和人之间原本就是有边界的,急匆匆的踩过别人的边界,粗鲁的推到别人家的篱笆,又怎能让人感到愉悦呢?
人际交往原本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分寸,但我们却好像在往反方向走了。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听人抱怨,说自己社交恐惧,这种让人尴尬又无奈的对话,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这种恐惧吧。
如果与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之间,没有保持分寸感,是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感觉到自己被唐突了。那么如果亲密的朋友之间,失去了分寸感,那就会成为一种伤害吧。有多少朋友渐行渐远,就是因为那些琐碎的,让人感到郁闷的小动作,因为那些不合时宜,让你感到很不自在,对方却脱口而出的“直言快语”?
我觉得一个人的分寸感,本身就代表的是自我克制的能力,当然我也觉得跟情商有一定的关系。当我们面对关系越亲密的人时,我们就越容易失去这种克制的能力。
开始做何她说和大家交流之后,经常有听众给我发消息,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下面说一个叫微微的女生,她跟我提到她跟她朋友的故事。
大一那年,是微微人生最低谷。
她高考发挥失常,又不肯复读,勉勉强强来到南方的大学念书。那是她第一次到南方城市,见到这辈子见过最大的蟑螂,知道原来墙壁还会自己流水,发现原来大家都会讲她听不懂的各种方言。大学的每一件事都让她心烦。就算去见那个距离她最近的一个朋友,都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
就在这个时候,她交到了大学里的第一个朋友,同寝室的小苏。会提醒她早上去晒被子,会在她惨叫的时候帮她打蟑螂,会在她想家想到哭的时候,摸摸她的肩膀。对那个时候的微微来说,小苏大概像是救命的那根稻草。
以前常常听到那种爱情故事,男生为了追女生,拼命献出自己的一切。刷爆信用卡买昂贵的礼物,毫无底线的纵容女生的坏脾气,好像没有自尊心一样把自己放在尘埃里。友情,其实好像也会。
小苏很会照顾人,像个大姐头,但同时,控制欲也很强,把所有事情分成黑白两面,不接受中间地带,也基本不接受任何反驳。
微微则是很腼腆的性格,从小到大都不太擅长拒绝别人。她让小苏帮自己选衣服,陪小苏看她喜欢的电影,换小苏觉得更合适她的发型。反正小苏会说:我觉得你一定喜欢。喜欢什么明星,最近哪部小说比较好看,对目前大家都在讨论的社会热点有什么看法,微微也会下意识的顺着小苏说。反正微微也觉得,她和小苏的看法确实差不多,至于某些部分的小小不同,她也可以忍耐下来。
爱情不是靠忍耐就可以撑下来的,友情当然也不是。大学四年,小苏从最开始那个最照顾人的朋友,渐渐成为了微微最烦的朋友。
毕业之后,微微回到了北方,小苏留在了南方,微微有意无意的断了和小苏联系。当然她仍然记得小苏对她的好,也知道那四年的友情留下的不只有烦恼,也有美好,但是让她印象更深的是,每次小苏说出:我觉得你一定会喜欢!你肯定不会这么认为!而她只能默默忍耐的那个时刻。
小苏不知不觉越过了微微的边界,主导了微微的世界,但微微也知道,是自己的过分退让,纵容了小苏。在这段友情里,她们两个,都没有把握好分寸。然后,分开以后,一个不想联系对方,一个却只能伤心的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为什么不再当我是你的好朋友?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如果老朋友再会晤的时候,忽然不投机起来,那就是说以前未分开的时候,已经有了某些使人觉得不安的缺点,已经有了分歧。”
一开始为了能和对方迅速的成为好朋友,于是我们放任对方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
我们很担心,如果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建立藩篱,就会让对方觉得隔阂,我们假装不知道两人之间不可能完全灵魂同步,我们故意模糊了两人之间的边界,我们装作不管对方做了什么,我都全盘接受的样子。然而,到了最后,那些细碎的不安全,就像指甲边缘皮肤长出的毛刺,越扯越大,最后必须修剪掉了。我们本想做最好的朋友的,最后,我们连朋友都不是了。
面对朋友也好,面对陌生人也好。过分放肆也好,过分退让也好。我们常常以为,分寸感只是说明一个人缺乏说话的技巧,但事实上,这个行为背后站着的是我们对对方,对自己的尊重。所以,我们要尊重自己,让别人在乎我们的感受,克制自己的言行;也要尊重别人,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也不随意“直言伤人”。不要轻易的说“没关系、不要紧”,也别让身边的人陷入尴尬。
很多时候,人与人相处,就像在跳舞,进进退退,看似亲密,却始终保持着一个小小的距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寸感,而只有把握好这点恰如其分的分寸,才能和你眼前这个人,愉快的跳完这支舞。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何她说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237555.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