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重生之我是阿斗 http://www.81ht.com/read/5213.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第一百四十四章刘琰讨官
报纸的发行在蜀国造成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刘厚命人在治下每个城池,甚至一些小镇上都设立了报纸张贴栏,于是,一些读书人经常自发地在这些报纸栏前读新闻,读报纸里刊登的文章。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不识字的老百姓也受益,很多老百姓甚至定时到报纸栏去听人读报。于是,蜀国很快就出现一个怪现象,每到旁晚下工后,报纸栏就里三层外三层被各种各样的百姓围个水泄不通。
自从有了报纸后,“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经不是读书人的专利了,很多老百姓也敢号称能知天下事了。
有了报纸神器,这场舆论战当然是蜀国占尽优势,不过事实上,效果没有刘厚想象中的好。原因很简单,蜀国发行的报纸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卖到魏国去,就算白送也不行。
当魏国朝廷知道蜀国报纸的存在后,马上在他们国内全面禁止这种东西的流传,官府将这个政令发布到各个地方,凡是贩卖、阅读、传播、收藏这份大汉报的,一律抓起来,流放到边疆戍边。
所以,很快,这份报纸在魏国只能成为地下出版物,在很小范围内被很少数的人偷偷传阅。
也就是说,在两国严格的舆论#管制措施下,两国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抹黑对方。在蜀国,大家一面倒地抹黑、唱衰司马懿和曹丕;而魏国的文人们同样一面倒地抹黑刘厚。
当然,魏国没有报纸这种大杀器,他们的抹黑效果比起蜀国来差了很多。倒是吴国,两国的消息都有传入,吴国朝廷因为事不关己,所以也没采取什么强制性措施去干涉这件事的舆论导向。
于是在吴国最是热闹,经常有分别支持魏、蜀双方的人展开激烈的辩论。也是还没意识到报纸的巨大威力,吴国也没有禁止的流传,这也使得吴国的舆论导向逐渐被蜀国掌握在手中。
刘厚将报纸的事情安排好后,就没多管了,细节的东西自然由手下人来操作。可是,他还没安稳几天,刘琰就千里迢迢从成都跑来了。
刘琰看到传回成都的后,立刻眼前一亮,马上屁颠屁颠地连夜坐船出发,到荆州来向刘厚讨官做了。
刘琰要讨的官就是这个管理报纸的官员,他看到报纸这个新鲜事物后,直觉这东西大有可为,至于怎么大有可为法他也不清楚,只是隐约觉得,搞这个东西可能比那个无所事事的大鸿胪要风光多了,于是就跑来向刘厚毛遂自荐。
“嗯,刘爱卿,你这大鸿胪不是当得好好的吗?这可是九卿之一啊,你来管报纸这样的小事恐怕大材小用了吧。”在刘琰说明来意之后,刘厚问道。
“陛下,大鸿胪的事情并非很忙,臣尚有余力,臣就想着要为陛下多分忧。臣与蜀中名士大儒多有交往,臣可以帮忙请他们多写些文章投到这上来。臣相信有这些名士大儒们的号召,这份报纸会办得更好。”
听了刘琰的话,刘厚眼前一亮,对啊,这个刘琰虽然管的是外交部的事情,但是他平时为人好交际,那些名士、大儒、风流才子之类的人物他最熟。
让他出马去约稿或者去做专题采访最是适合不过了。那个时代都讲究名人效应,如果有更多的名人来投稿,这份报纸的影响力一定会更强。
特别是在魏、吴两国的名士,他更可以借助外交部的便利去笼络、去交往他们,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好吧,难得卿家一片赤诚,朕就答应你吧。报社的社长已经有人选了,你就不要去抢了,朕打算成立一个宣传部,以后所有的报纸还有其他形式的宣传手段都归这个部门管。
你就暂时任这个宣传部长吧,至于大鸿胪,既然现在事情还不多,你还是兼任着吧。不过以后可不能这样兼任了,所以你要尽快选择和培训一个接班人出来。”
报社除了舆论导向问题,还涉及到商业运营,刘琰这个整天和人饮酒、谈天说地吹牛皮的人,能办得好才怪呢。所以,报社社长这种要具体办实事的职位不能让他当,还是让他当个领导在上面指手画脚夸夸其谈好。
“这,这……”刘琰听刘厚说让他以后交出大鸿胪的官职,又有点犹豫了,毕竟这个是九卿之一,虽然权力不多,但是社会地位极高。一般人还真不舍得。
“你别不舍得,朕以后打算撤销大鸿胪这个官职,以后管这一块工作的叫外交部,级别也不再是九卿之一。以后外交部和宣传部、工业部这些部门是同一个级别的机构。”刘厚看出去刘琰的犹豫,解释道。
“这,这,陛下,这撤销大鸿胪,那九卿不是少了一个?还有,工业部不是陛下当年创建的那个生产基地吗?这可不是朝廷的衙门啊?”刘琰听到刘厚透露的消息觉得很惊讶。
“喔,九卿不是少了一个,而是全部不要了,朕以后会将三公九卿制全部改掉,使得机构设置更合理。至于朕当年创建的那个工业部,以后朕会将它改个名字,将‘工业部’这个名字让出来作为一个衙门的名字使用。”
刘厚有点后悔当年用“工业部”来作为自己基地的名字了,现在这个名字已经随着它生产出来的产品流通天下变得天下闻名,这样下去,以后想用这个名字作为管理工业的衙门就有点麻烦了。
这下刘琰真的震惊了,原来小皇帝不但要改掉大鸿胪,连三公九卿制都要改掉啊?这得多大的魄力啊。这种朝廷基础架构的改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涉及到的事情很多。
一不小心搞到朝廷被颠覆也不是不可能的。刘琰越想越害怕,额头上不禁冒出冷汗来。
刘厚看他露出紧张的神色,道:“爱卿不必担心,这么大一件事,不是一蹶而就的,短期内不会去做,需要从长计议才行,朕也一定会和丞相好好商量妥当才开始着手。你干好你的自己工作就行了,这些棘手的事情自然有丞相和一众谋臣为朕处理好。”
“是,是,臣失态了。”刘琰连忙道,他也知道这个小皇帝年纪虽小,可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既然胸有成竹,那他要办的事情就一定能办成。
就这样,原本打算自己兼任宣传部长的刘厚,被刘琰跑过来,莫名其妙地将宣传部长的职位讨走了。
刘琰走后,刘厚自己却陷入了思想混乱中,刚才随口跟刘琰提起的机构改革问题,他平时也有想过。现在的三公九卿制肯定是跟不上形势的,就像这次那样,想成立个管宣传工作的部门,硬是不知道套在三公九卿中那一个身上合适。
刘厚现在头痛的是,按照隋朝以后的皇朝使用的三省六部制改制好呢,还是直接按照后世的政府机构那样设置,一步到位好。
不得不说,三省六部制有它的先进性、优越性。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各有明确分工,中书省起草昭书,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门下省封驳审议,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还可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尚书省负责贯彻执行各种政令。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这六部基本上能包括了封建社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旧社会差不多够用了。不过,由于刘厚的到来,必将使社会生活更丰富,更多姿多彩,这种情况下,六部有可能就不够用了。
例如后世工业部的职能就和工部不一样,再例如国土资源部、商业部这些部门的职能就是六部不包括的。
当然,也可以扩展六部的职能,采用归纳的方法,将一些新兴部门的职能赋予给这六个部,但是,这样一来,会使得一些部的职能极其复杂,甚至会像那个太常寺一样,管的东西又多有杂。
但是,直接用后世的部委作为朝廷的新架构的话,部门又太多了,后世国务院组成部门有28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这些名目繁多的部门机构连刘厚这个后世来人也数不清楚。
例如刘厚刚设立的宣传部,在后世宣传部其实并不属于政府机构,而是属于dang的机构,可是刘厚就将它混淆了,当成了政府的机构来用。实际上,按照刘厚对宣传部的功能设想,它是负责引导舆论导向、新闻审查、出版物审查的,那么它应该是和后世的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似。
想来想去,刘厚还是决定不下用那种架构,于是只好暂时搁置争议,留待以后再解决了。反正这个事情也急不了,这么大一件事不可能是他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总还要和诸葛亮等大臣好好商量商量才行。
报纸的发行在蜀国造成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刘厚命人在治下每个城池,甚至一些小镇上都设立了报纸张贴栏,于是,一些读书人经常自发地在这些报纸栏前读新闻,读报纸里刊登的文章。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不识字的老百姓也受益,很多老百姓甚至定时到报纸栏去听人读报。于是,蜀国很快就出现一个怪现象,每到旁晚下工后,报纸栏就里三层外三层被各种各样的百姓围个水泄不通。
自从有了报纸后,“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经不是读书人的专利了,很多老百姓也敢号称能知天下事了。
有了报纸神器,这场舆论战当然是蜀国占尽优势,不过事实上,效果没有刘厚想象中的好。原因很简单,蜀国发行的报纸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卖到魏国去,就算白送也不行。
当魏国朝廷知道蜀国报纸的存在后,马上在他们国内全面禁止这种东西的流传,官府将这个政令发布到各个地方,凡是贩卖、阅读、传播、收藏这份大汉报的,一律抓起来,流放到边疆戍边。
所以,很快,这份报纸在魏国只能成为地下出版物,在很小范围内被很少数的人偷偷传阅。
也就是说,在两国严格的舆论#管制措施下,两国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抹黑对方。在蜀国,大家一面倒地抹黑、唱衰司马懿和曹丕;而魏国的文人们同样一面倒地抹黑刘厚。
当然,魏国没有报纸这种大杀器,他们的抹黑效果比起蜀国来差了很多。倒是吴国,两国的消息都有传入,吴国朝廷因为事不关己,所以也没采取什么强制性措施去干涉这件事的舆论导向。
于是在吴国最是热闹,经常有分别支持魏、蜀双方的人展开激烈的辩论。也是还没意识到报纸的巨大威力,吴国也没有禁止的流传,这也使得吴国的舆论导向逐渐被蜀国掌握在手中。
刘厚将报纸的事情安排好后,就没多管了,细节的东西自然由手下人来操作。可是,他还没安稳几天,刘琰就千里迢迢从成都跑来了。
刘琰看到传回成都的后,立刻眼前一亮,马上屁颠屁颠地连夜坐船出发,到荆州来向刘厚讨官做了。
刘琰要讨的官就是这个管理报纸的官员,他看到报纸这个新鲜事物后,直觉这东西大有可为,至于怎么大有可为法他也不清楚,只是隐约觉得,搞这个东西可能比那个无所事事的大鸿胪要风光多了,于是就跑来向刘厚毛遂自荐。
“嗯,刘爱卿,你这大鸿胪不是当得好好的吗?这可是九卿之一啊,你来管报纸这样的小事恐怕大材小用了吧。”在刘琰说明来意之后,刘厚问道。
“陛下,大鸿胪的事情并非很忙,臣尚有余力,臣就想着要为陛下多分忧。臣与蜀中名士大儒多有交往,臣可以帮忙请他们多写些文章投到这上来。臣相信有这些名士大儒们的号召,这份报纸会办得更好。”
听了刘琰的话,刘厚眼前一亮,对啊,这个刘琰虽然管的是外交部的事情,但是他平时为人好交际,那些名士、大儒、风流才子之类的人物他最熟。
让他出马去约稿或者去做专题采访最是适合不过了。那个时代都讲究名人效应,如果有更多的名人来投稿,这份报纸的影响力一定会更强。
特别是在魏、吴两国的名士,他更可以借助外交部的便利去笼络、去交往他们,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好吧,难得卿家一片赤诚,朕就答应你吧。报社的社长已经有人选了,你就不要去抢了,朕打算成立一个宣传部,以后所有的报纸还有其他形式的宣传手段都归这个部门管。
你就暂时任这个宣传部长吧,至于大鸿胪,既然现在事情还不多,你还是兼任着吧。不过以后可不能这样兼任了,所以你要尽快选择和培训一个接班人出来。”
报社除了舆论导向问题,还涉及到商业运营,刘琰这个整天和人饮酒、谈天说地吹牛皮的人,能办得好才怪呢。所以,报社社长这种要具体办实事的职位不能让他当,还是让他当个领导在上面指手画脚夸夸其谈好。
“这,这……”刘琰听刘厚说让他以后交出大鸿胪的官职,又有点犹豫了,毕竟这个是九卿之一,虽然权力不多,但是社会地位极高。一般人还真不舍得。
“你别不舍得,朕以后打算撤销大鸿胪这个官职,以后管这一块工作的叫外交部,级别也不再是九卿之一。以后外交部和宣传部、工业部这些部门是同一个级别的机构。”刘厚看出去刘琰的犹豫,解释道。
“这,这,陛下,这撤销大鸿胪,那九卿不是少了一个?还有,工业部不是陛下当年创建的那个生产基地吗?这可不是朝廷的衙门啊?”刘琰听到刘厚透露的消息觉得很惊讶。
“喔,九卿不是少了一个,而是全部不要了,朕以后会将三公九卿制全部改掉,使得机构设置更合理。至于朕当年创建的那个工业部,以后朕会将它改个名字,将‘工业部’这个名字让出来作为一个衙门的名字使用。”
刘厚有点后悔当年用“工业部”来作为自己基地的名字了,现在这个名字已经随着它生产出来的产品流通天下变得天下闻名,这样下去,以后想用这个名字作为管理工业的衙门就有点麻烦了。
这下刘琰真的震惊了,原来小皇帝不但要改掉大鸿胪,连三公九卿制都要改掉啊?这得多大的魄力啊。这种朝廷基础架构的改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涉及到的事情很多。
一不小心搞到朝廷被颠覆也不是不可能的。刘琰越想越害怕,额头上不禁冒出冷汗来。
刘厚看他露出紧张的神色,道:“爱卿不必担心,这么大一件事,不是一蹶而就的,短期内不会去做,需要从长计议才行,朕也一定会和丞相好好商量妥当才开始着手。你干好你的自己工作就行了,这些棘手的事情自然有丞相和一众谋臣为朕处理好。”
“是,是,臣失态了。”刘琰连忙道,他也知道这个小皇帝年纪虽小,可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既然胸有成竹,那他要办的事情就一定能办成。
就这样,原本打算自己兼任宣传部长的刘厚,被刘琰跑过来,莫名其妙地将宣传部长的职位讨走了。
刘琰走后,刘厚自己却陷入了思想混乱中,刚才随口跟刘琰提起的机构改革问题,他平时也有想过。现在的三公九卿制肯定是跟不上形势的,就像这次那样,想成立个管宣传工作的部门,硬是不知道套在三公九卿中那一个身上合适。
刘厚现在头痛的是,按照隋朝以后的皇朝使用的三省六部制改制好呢,还是直接按照后世的政府机构那样设置,一步到位好。
不得不说,三省六部制有它的先进性、优越性。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各有明确分工,中书省起草昭书,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门下省封驳审议,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还可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尚书省负责贯彻执行各种政令。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这六部基本上能包括了封建社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旧社会差不多够用了。不过,由于刘厚的到来,必将使社会生活更丰富,更多姿多彩,这种情况下,六部有可能就不够用了。
例如后世工业部的职能就和工部不一样,再例如国土资源部、商业部这些部门的职能就是六部不包括的。
当然,也可以扩展六部的职能,采用归纳的方法,将一些新兴部门的职能赋予给这六个部,但是,这样一来,会使得一些部的职能极其复杂,甚至会像那个太常寺一样,管的东西又多有杂。
但是,直接用后世的部委作为朝廷的新架构的话,部门又太多了,后世国务院组成部门有28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这些名目繁多的部门机构连刘厚这个后世来人也数不清楚。
例如刘厚刚设立的宣传部,在后世宣传部其实并不属于政府机构,而是属于dang的机构,可是刘厚就将它混淆了,当成了政府的机构来用。实际上,按照刘厚对宣传部的功能设想,它是负责引导舆论导向、新闻审查、出版物审查的,那么它应该是和后世的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似。
想来想去,刘厚还是决定不下用那种架构,于是只好暂时搁置争议,留待以后再解决了。反正这个事情也急不了,这么大一件事不可能是他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总还要和诸葛亮等大臣好好商量商量才行。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5213.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