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http://www.81ht.com/read/230420.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同时给崩殂的皇帝上庙号和谥号,这算是朝廷的一个创举,让众人都很是兴奋。
创立国家、建立制度会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爽感,参与其中也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商议完关于刘邦的身后事之后,吕雉终于提出了自己最关注的问题。
洛新肃穆道:“一千年前,素王见到诸国无礼,觐见天子不够恭敬,使用器物没有章程,诸国之间没有礼仪,于是制作了周礼。
诸侯见到宏大的礼仪,于是敬畏天子,卿大夫见到五鼎食,于是遵从他的主君。
从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司其职。
直到礼崩乐坏。
现如今天下归为了大汉,但是权责却是如此的纷乱。
太后的命令出了长安城,地方的官吏却不执行。
这就犹如太阿倒持,大地高于苍天,火焰烧尽了大河,不是可以容忍的。
郡守与郡国相之间争斗,乃至于大打出手。记住网址m.97xiaoshuo.net
郡守称郡国相为藩官,郡国相称郡守为下吏,这是多么的荒谬啊。
官吏之间的权责不清楚,一件事一个月不能决定,这是不对的。
规章制度不完善,不法之徒众多,这是应当整治的。
大汉的礼制欠缺太多,这是急需要补充的。
太后摄政,要使天下一清,上下分明,皇帝,诸侯王,彻侯,公卿,官吏,百姓,都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诸位都是才智之士,应当畅所欲言。”
汉朝虽然已经建立十三年了,但实际上依旧处于草创阶段。
刘邦成为皇帝太快,生命的最后几年主要就是清理异姓王,这实际上应该算在开国的过程中。
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去国之后,汉朝才算是真正的一统。
然后刘邦就直接崩了,根本没有时间来制定汉朝的制度。
现在的汉王朝,是杂糅了秦朝和周朝的官吏制度,包括内外服和三公九卿。
洛亦带来了周王朝的礼制。
然后汉朝又把分封制和郡县制糅合,自己搞出了郡国并行的制度。
这么多制度综合在一起,从中央到地方,就是一个字,乱!
吕雉朗声道:“东阿侯所言,诸君都听清了,酇侯,留侯,你们有什么想法。”
萧何闻言思索片刻沉吟道:“太后,臣以为,首要是规矩律令,现在的秩序就是因为律令不齐。
律令,是天下一切的规矩。
素王制作周礼,名义上是礼仪,实际上却是律令,诸侯遵守它,就安然无恙,诸侯违背它,就会被惩罚。
诸侯于是恭敬的对待天子,天下就这样安定了。
先帝功德盛大,讨灭了那些不服从的诸侯,建立了同姓的宗亲,如今朝廷兵强马壮,是足以重新定下律令的。
秦朝的律令过于严苛,大汉的律令过于松弛,过于严苛就会百姓愤然,过于松弛就会失去敬畏。
请太后定律,安定大汉社稷!”
萧何这一番话实在是有理,实际上萧何心中之前是对汉朝律令有腹稿的,他在秦朝担任了多年的刀笔吏,对秦律很熟悉,所以之前就想要以宽松版的秦律来治理大汉,但是洛陵践法彻底破灭了他的所有心思。
虽然洛陵并没有彻底否定秦朝的所有,但是萧何是极其精明的人,明哲保身的本领一流,直接把心思歇了。
这几年才渐渐从昭城的风声之中感受到一些风向,知道自己之前实在是过于谨慎了。
吕雉点点头赞扬道:“律令乃是国家的根本,萧相国不愧是昭公赞扬的王佐之才。
东阿侯,朕刚才听到您说您的五弟通晓三代,是足以克定律令,规矩制度的大才。
知晓有贤才却不去招纳,不是圣王该做的。
如今天下一统,尽归大汉,不知道贵公子是否愿意出仕,助朕兴盛这疲敝之世呢?
朕一无所有,只能以高官显爵来赐予公子了。”
兴盛疲敝之世,这就是吕雉摄政的大愿,她要向全天下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要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书上,就像是洛国旧年的执政姬灵均一样。
我叫吕雉,字娥姁,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吕氏!
望着意气风发的吕雉,群臣皆是赞叹的俯首,这种气质出现在太后的身上,但是旁边坐着的皇帝却半分这样的气质都没有。
刘邦几乎是六边形的皇帝,不论是战争,还是治世,还有御人,就没有不擅长的。
吕雉同样是深谙治国和御人之道,结果这两人竟然生出一个性格这么仁慈的儿子。
不类父也不类母,实在是怪哉。
洛新端正道:“回太后,臣弟自然是愿意出仕的,他心中已经有腹稿,再有群臣合力,定然能为您定下合乎世道的律令,绝不像秦法那样严苛,但是又足以使大汉兴盛。”
吕雉闻言笑道:“那就等贵公子到了长安之后,朕与公子交谈过后再做定夺。”
秦汉官员的挑选,在这里显示的淋漓尽致,丞相亲自举荐,今日还是一介白衣,明日就能服朱佩紫。
本来吕雉是准备在这场会议上就直接将大致的规章制度定下来的,但是有了这一档子事,那就只能往后推了。
萧何本以为自己能够在人生的最后高光一下,却没想到洛氏竟然还有这么一位擅长规章典籍的嫡子。
不禁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洛氏的典籍太多,人才太多,在这方面自然是要胜过他许多的,或许他心中的那些腹稿,在洛氏这位公子面前,破漏百出。
他继续准备打配合,他相信自己多年基层的经验和多年执掌国事的经验还是很有作用的。
人这一生能立下一件大功之事就足以自傲,萧何对自己这一生已经很满意了,大汉定鼎之后,刘邦定功臣之时,韩信第一,萧何第二,洛亦第三,这就是对萧何的认可。
他不需要再增添什么功绩来证明自己,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和洛氏把关系打好,将来在史书上能多多为自己美言。
《洛宫春秋》萧何是读过的,他可是太清楚同样的事情,史书之中的褒贬是完全不一样的,史官只保证事情的真实,但是不保证不会有个人情绪。
这件事暂时结束,洛新便道:“太后,自古的圣王都会制历,自家族呕心沥血制作的素王历出世以来,这天下其余的历法就渐渐淘汰,但是经过无数年的战乱,天下的历法早已不准。
历法不准则不能劝课农桑,没有历法的指导,何时播种,何时收获,便处于一片混沌之中,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派出使者,到天下的各郡国之中,调整历法的时间。”
吕雉微微皱眉忧愁道:“东阿侯,这历法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是调整历法的工程实在是过于庞大。
经过连续的战争,现在国库之中甚至空空如也,现在招纳一批天文家和数术家,耗资极大,短时间之内又没有产出,朝廷实在是维持不起。”
天文家单独列出,这算是洛氏来到这个世界之中,为诸子百家的繁盛所做出的贡献,还有数术家,同样单独列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洛氏亲自认证的。
实际上儒家之中同样有数术,还是君子六艺之一,但是洛氏早就发现,儒家这种单纯将数术当作君子附属的做法,最终反而会毁掉数术。
因为随着儒家典籍的增多,想要成为大儒就要学习更多的经典,数术最终是一定会被抛弃掉的。
儒道法墨这四家的统治学说本质太过浓厚,是形而上的思想,而数术是完完全全的工具。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样的道理。
洛新当即道:“太后,昔年洛国破灭,洛氏出奔,带走了大量的资料。
素王历实在是干系重大,甚至关系着万民福祉,所以洛氏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各地素王历的计算调整。
您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重新进行计算,在昭城之中有现成的数字,只要抄录到各个郡国之中即可。
三个月之内,不论是长安,还是燕国辽东,还是岭南王国之中,但凡是诸夏之地,素王历将会重新指导着所有的子民耕作。
您只要向昭城写一封信,您有兴盛疲敝之世的大宏愿,这是古之圣王才具有的品德,相信大兄定然愿意将那些资料送给您。”
吕雉眼中一亮,带着欣喜的神色,不住的赞叹道:“洛氏真不愧是素王的后裔啊,您的家族德行之高,就如同天上的太阳,您家族的才能之重,就如同巍峨的泰山。
大汉不能缺少洛氏的辅佐,朕不能缺少洛氏的辅佐,何时才能够将英侯从韩国唤回呢?
三洛辅政,再有这殿中的诸位功臣,都是一时豪杰,想必大汉的天下是足以兴盛了。”
一场朝会就在这种君臣其乐融融之中结束,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等到那位洛氏公子来到长安之后,才是真正的风暴。
洛家老五收到了洛新的信件,稍微收拾了一下,就离开了洛村,向着长安而来。
————
吕太后,奇女子也,史家以本纪载之,赞曰:圣王之姿。
以吾之见,赞誉过矣,以孝惠见之,三洛辅政,亦步亦趋,庸主亦可建功。——《读史杂谈》
开始搞汉朝制度喽,什么三杨内阁,看看我这大汉三洛
创立国家、建立制度会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爽感,参与其中也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商议完关于刘邦的身后事之后,吕雉终于提出了自己最关注的问题。
洛新肃穆道:“一千年前,素王见到诸国无礼,觐见天子不够恭敬,使用器物没有章程,诸国之间没有礼仪,于是制作了周礼。
诸侯见到宏大的礼仪,于是敬畏天子,卿大夫见到五鼎食,于是遵从他的主君。
从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司其职。
直到礼崩乐坏。
现如今天下归为了大汉,但是权责却是如此的纷乱。
太后的命令出了长安城,地方的官吏却不执行。
这就犹如太阿倒持,大地高于苍天,火焰烧尽了大河,不是可以容忍的。
郡守与郡国相之间争斗,乃至于大打出手。记住网址m.97xiaoshuo.net
郡守称郡国相为藩官,郡国相称郡守为下吏,这是多么的荒谬啊。
官吏之间的权责不清楚,一件事一个月不能决定,这是不对的。
规章制度不完善,不法之徒众多,这是应当整治的。
大汉的礼制欠缺太多,这是急需要补充的。
太后摄政,要使天下一清,上下分明,皇帝,诸侯王,彻侯,公卿,官吏,百姓,都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诸位都是才智之士,应当畅所欲言。”
汉朝虽然已经建立十三年了,但实际上依旧处于草创阶段。
刘邦成为皇帝太快,生命的最后几年主要就是清理异姓王,这实际上应该算在开国的过程中。
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去国之后,汉朝才算是真正的一统。
然后刘邦就直接崩了,根本没有时间来制定汉朝的制度。
现在的汉王朝,是杂糅了秦朝和周朝的官吏制度,包括内外服和三公九卿。
洛亦带来了周王朝的礼制。
然后汉朝又把分封制和郡县制糅合,自己搞出了郡国并行的制度。
这么多制度综合在一起,从中央到地方,就是一个字,乱!
吕雉朗声道:“东阿侯所言,诸君都听清了,酇侯,留侯,你们有什么想法。”
萧何闻言思索片刻沉吟道:“太后,臣以为,首要是规矩律令,现在的秩序就是因为律令不齐。
律令,是天下一切的规矩。
素王制作周礼,名义上是礼仪,实际上却是律令,诸侯遵守它,就安然无恙,诸侯违背它,就会被惩罚。
诸侯于是恭敬的对待天子,天下就这样安定了。
先帝功德盛大,讨灭了那些不服从的诸侯,建立了同姓的宗亲,如今朝廷兵强马壮,是足以重新定下律令的。
秦朝的律令过于严苛,大汉的律令过于松弛,过于严苛就会百姓愤然,过于松弛就会失去敬畏。
请太后定律,安定大汉社稷!”
萧何这一番话实在是有理,实际上萧何心中之前是对汉朝律令有腹稿的,他在秦朝担任了多年的刀笔吏,对秦律很熟悉,所以之前就想要以宽松版的秦律来治理大汉,但是洛陵践法彻底破灭了他的所有心思。
虽然洛陵并没有彻底否定秦朝的所有,但是萧何是极其精明的人,明哲保身的本领一流,直接把心思歇了。
这几年才渐渐从昭城的风声之中感受到一些风向,知道自己之前实在是过于谨慎了。
吕雉点点头赞扬道:“律令乃是国家的根本,萧相国不愧是昭公赞扬的王佐之才。
东阿侯,朕刚才听到您说您的五弟通晓三代,是足以克定律令,规矩制度的大才。
知晓有贤才却不去招纳,不是圣王该做的。
如今天下一统,尽归大汉,不知道贵公子是否愿意出仕,助朕兴盛这疲敝之世呢?
朕一无所有,只能以高官显爵来赐予公子了。”
兴盛疲敝之世,这就是吕雉摄政的大愿,她要向全天下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要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书上,就像是洛国旧年的执政姬灵均一样。
我叫吕雉,字娥姁,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吕氏!
望着意气风发的吕雉,群臣皆是赞叹的俯首,这种气质出现在太后的身上,但是旁边坐着的皇帝却半分这样的气质都没有。
刘邦几乎是六边形的皇帝,不论是战争,还是治世,还有御人,就没有不擅长的。
吕雉同样是深谙治国和御人之道,结果这两人竟然生出一个性格这么仁慈的儿子。
不类父也不类母,实在是怪哉。
洛新端正道:“回太后,臣弟自然是愿意出仕的,他心中已经有腹稿,再有群臣合力,定然能为您定下合乎世道的律令,绝不像秦法那样严苛,但是又足以使大汉兴盛。”
吕雉闻言笑道:“那就等贵公子到了长安之后,朕与公子交谈过后再做定夺。”
秦汉官员的挑选,在这里显示的淋漓尽致,丞相亲自举荐,今日还是一介白衣,明日就能服朱佩紫。
本来吕雉是准备在这场会议上就直接将大致的规章制度定下来的,但是有了这一档子事,那就只能往后推了。
萧何本以为自己能够在人生的最后高光一下,却没想到洛氏竟然还有这么一位擅长规章典籍的嫡子。
不禁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洛氏的典籍太多,人才太多,在这方面自然是要胜过他许多的,或许他心中的那些腹稿,在洛氏这位公子面前,破漏百出。
他继续准备打配合,他相信自己多年基层的经验和多年执掌国事的经验还是很有作用的。
人这一生能立下一件大功之事就足以自傲,萧何对自己这一生已经很满意了,大汉定鼎之后,刘邦定功臣之时,韩信第一,萧何第二,洛亦第三,这就是对萧何的认可。
他不需要再增添什么功绩来证明自己,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和洛氏把关系打好,将来在史书上能多多为自己美言。
《洛宫春秋》萧何是读过的,他可是太清楚同样的事情,史书之中的褒贬是完全不一样的,史官只保证事情的真实,但是不保证不会有个人情绪。
这件事暂时结束,洛新便道:“太后,自古的圣王都会制历,自家族呕心沥血制作的素王历出世以来,这天下其余的历法就渐渐淘汰,但是经过无数年的战乱,天下的历法早已不准。
历法不准则不能劝课农桑,没有历法的指导,何时播种,何时收获,便处于一片混沌之中,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派出使者,到天下的各郡国之中,调整历法的时间。”
吕雉微微皱眉忧愁道:“东阿侯,这历法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是调整历法的工程实在是过于庞大。
经过连续的战争,现在国库之中甚至空空如也,现在招纳一批天文家和数术家,耗资极大,短时间之内又没有产出,朝廷实在是维持不起。”
天文家单独列出,这算是洛氏来到这个世界之中,为诸子百家的繁盛所做出的贡献,还有数术家,同样单独列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洛氏亲自认证的。
实际上儒家之中同样有数术,还是君子六艺之一,但是洛氏早就发现,儒家这种单纯将数术当作君子附属的做法,最终反而会毁掉数术。
因为随着儒家典籍的增多,想要成为大儒就要学习更多的经典,数术最终是一定会被抛弃掉的。
儒道法墨这四家的统治学说本质太过浓厚,是形而上的思想,而数术是完完全全的工具。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样的道理。
洛新当即道:“太后,昔年洛国破灭,洛氏出奔,带走了大量的资料。
素王历实在是干系重大,甚至关系着万民福祉,所以洛氏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各地素王历的计算调整。
您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重新进行计算,在昭城之中有现成的数字,只要抄录到各个郡国之中即可。
三个月之内,不论是长安,还是燕国辽东,还是岭南王国之中,但凡是诸夏之地,素王历将会重新指导着所有的子民耕作。
您只要向昭城写一封信,您有兴盛疲敝之世的大宏愿,这是古之圣王才具有的品德,相信大兄定然愿意将那些资料送给您。”
吕雉眼中一亮,带着欣喜的神色,不住的赞叹道:“洛氏真不愧是素王的后裔啊,您的家族德行之高,就如同天上的太阳,您家族的才能之重,就如同巍峨的泰山。
大汉不能缺少洛氏的辅佐,朕不能缺少洛氏的辅佐,何时才能够将英侯从韩国唤回呢?
三洛辅政,再有这殿中的诸位功臣,都是一时豪杰,想必大汉的天下是足以兴盛了。”
一场朝会就在这种君臣其乐融融之中结束,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等到那位洛氏公子来到长安之后,才是真正的风暴。
洛家老五收到了洛新的信件,稍微收拾了一下,就离开了洛村,向着长安而来。
————
吕太后,奇女子也,史家以本纪载之,赞曰:圣王之姿。
以吾之见,赞誉过矣,以孝惠见之,三洛辅政,亦步亦趋,庸主亦可建功。——《读史杂谈》
开始搞汉朝制度喽,什么三杨内阁,看看我这大汉三洛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230420.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