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三章 行政区和爵位体系调整方案


小说:大明1805  作者:王子虚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明1805 http://www.81ht.com/read/216198.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大公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早朝之后,林则徐和牛鉴为首的内阁大学士们,共同向朱靖垣呈上了一份报告。
  “政区与勋贵体系调整方略”。
  这场大战结束之后,大明直接统治了整个星球上的绝大部分地区,加上各种形式的藩属国控制了所有地区。
  战争之前的行政区划已经不合适了,必须根据现在的局势做出对应的调整。
  这场泰西战争虽然整体上是绝对的碾压局,但也不能说前线和后方的人员都是劳而无功的。
  整个泰西大陆的土地也不是白捡来的,后续也需要大量的人员继续驻防和改造。
  这种大规模战争行动后的论功行赏的环节当然是绝对不能少的。
  根据朱靖垣在战前的承诺,这次战争之后将诞生大量的新勋贵,同时还要分封一部分实封藩国。
  在这样的基础上,朱靖垣要求内阁负责,拟定一份新的政区和爵位调整方案。
  朱靖垣翻开报告查看,牛鉴和林则徐在旁边介绍情况。
  根据朱靖垣事先提出的要求,这份调整方案的指导思想,就是将爵位和藩国的等级与行政区划等级相对应。
  行政区总体上分为:域、省、府、州县、坊市厂镇乡五级。
  “域”是一级行政区,辖区面积少则数百万平方公里,多则数千万平方公里,通常下设几个到十几个省份。
  域主官均为正二品,政务官称“都护”,刑务官称“提刑”,监察官称“御史”,军务官称“总督”。
  域的管辖区划调整也是所有级别之中最大的,主要是增加了曾经的泰西诸国的范围。
  将原有露西亚国、西鲜卑国的土地,加上芬兰、挪威、瑞典、冰岛等地,合并设立鲜卑域。
  将原有普鲁士、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瑞士、英国等地区合并设立泰西域。
  将包括巴尔干半岛地区在内的原奥斯曼本土,加上大食半岛和墨洲北部地区,合并设立罗马域。
  对于泰西及周边三个大域的辖区调整,主要目的是将泰西大陆的数亿人口分散开。
  东北部和北部的分给鲜卑域,东南部的东罗马地区分给罗马域。
  这样三个大域中每个大域的人口都不超过两亿。
  后续将持续向外迁徙原有统治阶层人口,将每个大域的泰西人口压制到一亿以内。
  然后大陆中部的哈萨克、希瓦、波斯、天竺几个地区合并,设立为新的安西域。
  将撒哈拉以南的墨洲南部地区,按照朱靖垣当初划分的东西分界线,分为东墨域和西墨域。
  东墨域主要是大明本土以及周边民族移民,西墨域主要是泰西移民和本土的墨人土着,有大量泰西裔藩属国。
  将巴拿马以北的北殷洲地区设立为北殷域,巴拿马及以南的南殷洲地区设立为南殷域。
  将天南大陆以及周边的大明洋和小西洋岛屿加上南极大陆合并设立新的天南域。
  本土直辖省份的管辖区域基本不变。
  “省”为二级行政区,辖区面积少则数万平方公里,多则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通常下设几个到十几个府。
  本土直辖省份主官为正二品,海外大域下设的各省主官品级为从二品。
  省级政务官称“布政使”,刑务官称“按察使”,监察官称“御史”,军务官称“都指挥使”。
  “府”为三级行政区,辖区面积从数千平方公里到数十万平方公里不等,通常下设几个到十几个州县。
  本土直辖省份的府主官为正四品。海外大域的省份下的府的主官为从四品。
  府政务官为“知府”,刑务官为“通判”,监察官仍然统称“御史”,只是行政级别不同。
  军务官的级别视驻军数量而定,可能是“指挥使”甚至是“都指挥使”,也可能只是“镇抚”。
  “州”和“县”都是四级行政区,辖区通常在数百平方公里到数万平方公里之间,下设几个到十几个乡镇坊市。
  本土直辖省份下的州主官,由从五品调整为正六品,海外大域省份下的州主官,由正六品调整为从六品。
  州政务官为“知州”,刑务官为“判官”,监察官统称“御史”,若有驻军通常是“镇抚”。
  州县一级要直接管理百姓,相当于警察的锦衣卫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所以锦衣卫的官员也是州县的重要官员。
  “州”是府和县的中间态,是大明行政区中最为复杂的一层,有三种存在过的性质截然不同的州。
  首先是从元代就已经出现的“直隶州”和“散州”。
  通常是在某些地势险要或者偏远的地方,有一片与上级的正规行政中心距离较远,或者交通不便的相对孤立区域。
  当地的面积和人口数量比一个县多,但是暂时还够不上正常的府的规模,通常就会在这里设置一个“州”。
  州是不设附郭县的,州衙门本身首先要直接管理自己城区的事务,这部分职能与县衙门相同。
  同时州衙门还要代管旁边的少数几个县的事务,这部分职能又与府衙门相同。
  这种州有点类似朱靖垣前世两千年以前的地区中心城市。
  这些州中,有些是由省级衙门直接管辖的,所以被称为“直隶州”,性质上算是“小府”。
  有些又是由其他府级衙门管辖的,这种州被称为“散州”,性质上可以算是“副府”。
  不过无论是直隶州还是散州,现在都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朱靖垣在安康末年的时候,就开始了针对地方行政区划的细节调整了。
  大明本土东部和南部的相对较发达地区,大部分县域的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在工业过程中持续不断的膨胀。
  很多原本相对孤立地区的城市和人口规模,也已经逐渐接近于原有的正常府的规模了。
  周边临近的原有府城区人口也越来越多,管理压力不断增加。
  同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公路和铁路以及空运交通越来越方便,无线电和电话也逐渐在行政工作普及了。
  原本交通不便的孤立和偏远的地区,已经可以比较方便与临近的区域保持沟通了。
  朱靖垣就推动将这种形式的州升级为正式的府,同时从临近较大的府拿几个县交给这个新府来管理。
  也有部分地区,有多个相对孤立的州相邻,朱靖垣就把它们直接合并成为一个府。
  其中最大的一个州城变成府城,其他州分管的县也归入府管理。
  其他的州城,根据城区和人口规模等情况,规模较小的降级为县,规模较大的保留州的行政级别。
  这种保留级别的州也不再分管其他的县,本身只管辖自己城区和郊区的事务。
  实际上变成了后世的“县级市”,性质上属于“大县”。
  同时,对于其他府下辖的县,如果城市规模和人口都达到了一定级别,也可以视情况升格为这种新式州。
  以便于增加更多的行政人员,应对相比传统县域更复杂多样的事务。
  这种“大县”正在成为现有州中的大多数。
  这次的政区调整方略,也会将这种州的形式和情况,作为以后制定州级衙门规范的指标。
  所以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州主官的品级全部降了一级。
  毕竟以后的州只是独立的“大县”,而不存在代管其他县的“小府”和“副府”了。
  调整之前已经就任的官员品级不降,后续接任的官员按照新标准执行。
  在这个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府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本身的重要性是大幅度下降了的。
  但是,同样是随着工业化不断加速,府城作为中型城市中的主力军,其规模的扩张也是非常惊人的。
  同时所有下级的州县事务,也都要体现到府级衙门上,让府衙的事务成倍的增加。
  所以两相折中之后,府级衙门的级别保持不变。
  府之下,州之外,剩下的“县”,就是神州最传统的基层行政级别名称了。
  道、路、省、州、郡、府都曾多次变化,而县历尽两千多年始终未曾有过大的变动。
  本土直辖省的县主官,由正七品调整为从六品,海外大域的县主官,由从七品调整为正七品。
  县是最为普遍的直接管理各种基层事务的行政级别。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县级衙门管理的事务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朝廷对县级以下的乡、镇、坊、市、厂的管理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强。
  这导致县级衙门的事务进一步增多。
  所以朱靖垣给县级主官升了一级,以更好的安排更多的下级官员。
  同时也把县和州主官的品级差距缩小到了一级。
  县的政务官是“县令”,刑务官是“县丞”,监察官也是御史,“县尉”变成了锦衣卫的职务。
  大明的“县”目前也有三种主要类型。
  首先是最常见的“郊县”,也就是府下社的郊区的县,它们有自己独立的县城,管辖自己县城和郊区的百姓。
  然后是“附郭县”,府城、省城、京师等更高级衙门所在城市内部的县,类似于朱靖垣前世的“区”。
  在工业时代之前,大明本土只有最大的那些城市,还有一到两个附郭县。
  就连南北两京都只有两个附郭县。
  作为天下第一府的苏州,是大明最先拥有第三个附郭县的城市。
  而在最近的几十年,由于工业化的不断加速,各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附郭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郊县和附郭县,现在都是最典型的县城,第三种县是比较特殊的“荒县”。
  是指面积巨大但是人口稀少的县。
  朱靖垣在过去的十年里面,一直在推动内陆地区的人口集中和大城市建设。
  对于处在偏远内陆地区,交通不便同时也没有什么资源,没有投资开发和建设价值的地方,无论是州县还是府。
  都主动引导将当地居民集中到一起,或者迁徙到更适合居住的远方,比如说面积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现在的大明总体上是“人少地多”的,关键是人口还分布的特别不均匀。
  海外有海量的优质土地需要人手去开发。
  无论是对普通大明人而言,还是对大明朝廷而言,花大成本到山疙瘩里面刨食,远不如到海外沃土去开荒。
  所以大明朝廷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治理方法就是向外移民。
  最典型的代表区域就是雪域高原,当地衙门已经把高原上原有的人口基本搬空了。
  现在基本只剩下带着勘探、考察、探险目的人才会临时到高原上去。
  对于这样产生的大面积空旷地区,朱靖垣的策略是将没有人的府州县撤销合并,只留下少数几个“荒县”。
  让这些荒县直接管理下属大量的空旷地区。
  荒县本身根据周围的情况,归属于附近的府管辖,或者是由上级的省份管辖。
  西域地区和蒙古高原上,是有零星的集中建设的大城市的,这些地方的荒县大部分隶属于府。
  雪域高原上已经没有大城市了,所以这里的荒县直接隶属于雪域省份。
  这样人烟稀少的地方就只剩下省和县两个行政级别了。
  对于海外的殖民地中的相对空旷地区,大明也同样也采用了类似的管理模式。
  例如整个天南大陆、北殷洲的大平原、南殷洲的热带丛林、墨洲内陆的大草原等等。
  都是大域下设几个省,省的面积本身就异常巨大,可能会有上百万平方公里。
  如果这些省份之中,有较大规模的移民城市,通常会设立少数几个府,甚至是只有一两个府。
  剩下的绝大部分地区,都直接设置成满级巨大的荒县,直接管理极少量移民和土着。
  以及大量的荒地、荒山、沙漠、丛林……
  县以下的坊、市、厂、镇、乡是大明的的第五级行政区。
  这四种行政区的衙门是真正的基层管理机构,是大明朝廷能够直接掌控的最低级行政机构。
  乡、镇是县城之外的小型居民点,与朱靖垣前世的乡和镇并没有什么区别。
  乡是管辖几个到几十个村子的常规基层机构,镇通常是拥有相对较大规模中心建成区的乡。
  坊、市、厂都是城市中的基层行政区,类似于朱靖垣前世城市中的街道办事处。
  “坊”通常是住宅区,“市”通常是商业区,“厂”通常是工业区。
  但这种区分并不绝对,不是说住宅区就不能开店铺,商业区里面也有公寓和酒店,工业区里面也有宿舍和店铺。
  不过在区划上是有目的性的,商业办公楼通常都在商业区,不会有人到城中心买地建化肥厂。
  坊、市、厂、镇、乡同级,本土的主官都是正八品,海外的主官都是从八品。
  爵位等级与藩国等级对应,同时全部与行政区话级别对应。
  同时,明朝初期开始,宗室爵位与外姓正式分流了。
  宗室爵位: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外姓功臣爵位:国公、候、伯三种。
  将宗室与外姓功臣明确区分开来,目的似乎是为了将宗室的地位抬高,让外姓直接没机会觊觎王爵。
  但是到了世祖皇帝的时候,两种爵位再次被混在了一起。
  那一堆将军、中尉都被废除了,直接继续用公、候、伯,还把太祖皇帝废掉的子、男又拿了出来。
  目的似乎是将宗室再次混入普通人之中,可以让他们无缝的插入外朝任职。
  朱靖垣这一次的爵位调整,再次完善和扩充了这套体系。
  先给同一个爵位分了等级,还把乡、绅两个非正式称号规范化和正式化,形成了总共十二级爵位制度。
  亲王、郡王、国公、郡公、郡候、郡伯、州伯、州子、县子、县男,乡绅、乡士。
  亲王和郡王如果是藩王,则又可以统称为国王。
  国对应省份,郡则对应近似的府,州县当然对应州县,乡则对应乡镇。
  勋贵在朝廷享受的身份等级,以王公侯伯子男等直接爵位为准,对应藩国的规模则以名号等级为限。
  亲王若是藩王,封国比照古代的顶级国家,例如秦、晋、齐、楚、吴等。
  现在可以领有现在的一省到数省之地,封地面为数万到数百万平方公里,最多不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
  一千万平方公里的上限等于没有上限,没有哪个皇帝会给儿子封一千万平方公里。
  整个天南大陆都没有一千万平方公里,通常就是几万平方公里。
  郡王、国公若为藩国君主,则封地比照古代大型国家,例如韩、魏、宋等主要国家。
  可领有一府到数省之地,封地面积数千到数十万平方公里,最多不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
  郡王与国公的封地面积标准一致,但是郡王作为王爵和宗室地位更高。
  不过按照朱靖垣专门提出的要求,这份方案上没有写出王爵仅限宗室的限制。
  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封国上限,实际上也是异常巨大的了,通常标准也是几万平方公里。
  所以亲王、郡王、国公三种藩国,封地的面积上其实不会有巨大差异,差异在于王爵更加的尊贵。
  之下的郡公、郡候、郡伯,若是藩国君主的话,封地对照古代中型国家,例如鲁、卫、郑等。
  可以领有一府到一省之地,封地面积数千到数万平方公里,最多不超过十万平方公里。
  州伯、州子、县子、县男若是分藩建国,则封地对照古代小国,可领一州或者一县之地。
  州县同级,封地面积都是数百到数千平方公里,最多不超过一万平方公里。
  乡绅、乡士是最低级的正式爵位,若是分藩国则能得到一个乡镇,最多不超过一百平方公里。
  在藩国的性质上,还分为亲藩、外藩、内藩三种。
  亲藩就是皇室分封的藩国,外藩不是外姓藩国,而是履行藩属国义务的常规藩国。
  外藩只需要按时交税,平时不违背大明法律,接受大明驻军监督和保护。
  除此之外,藩王拥有绝大部分国王的实际权利。
  内藩则高度类似于常规省份,所有法律和行政事务流程都与省份相同,所有人事任免也走常规流程。
  内藩君主其实是一个世袭的布政使,不过可以拿一份固定比例的税收分红。
  确定了行政区划和爵位体系之后,就可以安排对有功人员的奖赏了。
  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奥斯曼、奥地利等国都属于外藩。
  关键是这些国家都在没有战争直接征服的情况下,他们主动投诚内附的。
  他们的爵位和封地面积,都是现实遗留或者交易形成的,可以不符合固定爵位体系标准。
  而大明自己方面有功人员就要按照爵位体系来来安排了。
  包括杨遇春、关天培等将领,也包括罗亚山、拿破仑、穆易、伊赛等曾经的外藩君主和臣子。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明1805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216198.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