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五代十国往事 http://www.81ht.com/read/212911.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值此蜀地民乱几近失控、心腹宦官养寇自重、朝中无人可派的危难之际,赵光义灵光乍现,“我怎么把这个愣头青给忘了!”非常之事,必交由非常之人。
赵光义下诏,以张咏知益州,许以“便宜行事”。小伙子,拿上哥的尚方宝剑,放飞自我吧。
994年9月,张咏抵达成都。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张咏还未到任,就已经烧了一把火,很有张咏特色。
在上任途中,张咏发现高速公路上连绵不绝全是由陕西往蜀地运送粮食的辎重车队,于是便询问城中驻军数量和粮食存储情况,结果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回复:城中有三万军队,存粮却不足半月之用。
经进一步调研,张咏发现蜀地的民间尚有不少余粮,如果能就地取粮的话,就可以免去长途补给,能给朝廷省下一大笔开销。但总不能强行征粮吧,要不然又要催生出无数王小波、李顺、张余了。张咏还探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蜀地的盐价居高不下,这当然是官府垄断经营的结果。
于是,张咏就颁布了一条改革措施:下调盐价,并允许百姓用粮食换盐。让利于民,消除“剪刀差”,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蜀民喜迎盐价下调,纷纷拿粮食换官盐。不出半个月,张咏就筹集到了数十万斛粮食,军民皆欢呼雀跃,唯有贪官蔫头耷脑。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成都军粮已经有两年之用,于是张咏上奏朝廷,请求停止从陕西转运粮草。
赵光义得到奏章,大喜过望,当即赞扬道:“这小子啥事儿不能解决啊?有他在西川,朕可高枕无忧啦!”
正式到任后,张咏不出意外地与王继恩爆发了矛盾。原因是王继恩要官府拨付军马的草料,而张咏不给草料,只折算成现金。
王继恩怒了,把铁钱扔到地上,“你家的马能吃铁啊?”
张咏反唇相讥,“你家的草料是大风刮来的啊?草料来自草场,而今城外草场全被贼占领,你手握重兵却不肯外出击贼,当然没有草料!甭废话,想要草料,就击贼取之。你在城中的所作所为,我已经如实汇报给了皇上。”
听到最后一句,王继恩的嚣张气焰顿时烟消云散,不敢放半个屁。
正巧副将卫绍钦又收到了朝廷催促出战的命令,王继恩这才就坡下驴,开始调遣兵马外出击贼。卫绍钦连战连捷,收复蜀州。
王继恩是讨贼一把手,二把手是上官正。张咏采取了逐个击破的策略,先分化上官正,私下找他饮酒谈心,晓之以君国大义,勉励他击贼立功,报效皇上。当上官正领兵出征的时候,张咏就会举行盛大的饯行仪式,鼓舞将士建功立业。正是在张咏的激励下,上官正屡立奇功,接连收复失地。
但是张咏毕竟是空降的领导,与“土著”一把手王继恩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既要给他下马威,让他对自己有所忌惮,同时也不能把关系搞得太僵,不能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处理与王继恩的关系上,张咏还是非常谨慎小心的。
王继恩给张咏送来三十多个俘虏,让他处置,张咏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解甲归田。王继恩怒了,好不容易抓住的,你怎么说放就放?张咏说李顺等人化民为贼,今日咱俩化贼为民,有何不可?
王继恩本想拉张咏下水,结果张咏把功劳和名声平分,“咏与公化贼为民”。
前文有云,王继恩一直纵容部下骚扰百姓,其部下有恃无恐,目无王法。有人向张咏告状,请他出面制止,张咏秘密告诫心腹:逮住之后直接捆起来,投入枯井,千万别送到我这里,别让我知道。手下依计而行。
王继恩只能吃哑巴亏。很快,其部下军士再也不敢为非作歹,社会治安得到有力改善。
张咏牢记使命,既要平贼,又要防内贼。在详细汇报王继恩的所作所为之后,张咏又密奏太宗,说由于王继恩御下无方,导致部将骄横难制,平贼之后恐生变故,特请皇上派来心腹将领若干,逐步接管军队。
即便王继恩无心割据反叛,万一哪一天这些骄兵悍将突然把龙袍往王继恩身上一披,跪地高呼万岁……陛下,您还记得当年您参演“陈桥兵变”的故事吗?
赵光义深以为然,于是召枢密院直学士张鉴、西京作坊副使冯守规来后花园喝茶,向二人“面授方略”。
张鉴提出了整改意见,说蜀地刚刚收复,人心还未稳定,如果朝廷突然空降一批统兵将领,重组建制、分遣屯驻的话,恐怕会刺激到他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反而会激起兵变,不如让我以安抚赏赐之名,前往抚慰,再伺机行事。
赵光义接受了张鉴的建议,交给他一些空白委任状,让他见机行事。
张鉴到了成都后,与张咏一唱一和,先将听话的部队和王继恩的嫡系亲信分批调离、遣返,同时督促王继恩追剿残余贼兵,让他无暇分身,再通过糖衣炮弹逐步安抚不听话的部队。如此一来,隐患得以消除,蜀地渐渐平息。
张鉴,他的父亲也是我们的老熟人,他老人家便是名扬河北的“报仇张孝子”张藏英。张藏英17岁那年,惨遭黑社会头子孙道居灭门,逃走之后,张藏英在幽州找到了仇人孙道居,拔刀刺之而不死,时任幽州节度使的赵德钧十分赞赏他的复仇行为,不仅不治罪,反而将他录入麾下。不久之后,张藏英在瓦桥关一带将孙道居活捉,然后关入密室,摆上父母牌位和贡品,分三天时间将孙道居凌迟处死,又剖腹挖心祭奠家人。张藏英之壮举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一致认可,美誉“报仇张孝子”,宋初官居瀛洲团练使。
王继恩被召回京师,他感觉到了自己正逐渐失宠于太宗,且太宗也即将过早地离开我们,于是便与亲信密谋废立之事,指导思想还是“宜立诸王之不当立者”的老套路,阴谋最终被吕端等人挫败,王继恩及其党徒被一一铲除,不必细表。
赵光义下诏,以张咏知益州,许以“便宜行事”。小伙子,拿上哥的尚方宝剑,放飞自我吧。
994年9月,张咏抵达成都。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张咏还未到任,就已经烧了一把火,很有张咏特色。
在上任途中,张咏发现高速公路上连绵不绝全是由陕西往蜀地运送粮食的辎重车队,于是便询问城中驻军数量和粮食存储情况,结果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回复:城中有三万军队,存粮却不足半月之用。
经进一步调研,张咏发现蜀地的民间尚有不少余粮,如果能就地取粮的话,就可以免去长途补给,能给朝廷省下一大笔开销。但总不能强行征粮吧,要不然又要催生出无数王小波、李顺、张余了。张咏还探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蜀地的盐价居高不下,这当然是官府垄断经营的结果。
于是,张咏就颁布了一条改革措施:下调盐价,并允许百姓用粮食换盐。让利于民,消除“剪刀差”,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蜀民喜迎盐价下调,纷纷拿粮食换官盐。不出半个月,张咏就筹集到了数十万斛粮食,军民皆欢呼雀跃,唯有贪官蔫头耷脑。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成都军粮已经有两年之用,于是张咏上奏朝廷,请求停止从陕西转运粮草。
赵光义得到奏章,大喜过望,当即赞扬道:“这小子啥事儿不能解决啊?有他在西川,朕可高枕无忧啦!”
正式到任后,张咏不出意外地与王继恩爆发了矛盾。原因是王继恩要官府拨付军马的草料,而张咏不给草料,只折算成现金。
王继恩怒了,把铁钱扔到地上,“你家的马能吃铁啊?”
张咏反唇相讥,“你家的草料是大风刮来的啊?草料来自草场,而今城外草场全被贼占领,你手握重兵却不肯外出击贼,当然没有草料!甭废话,想要草料,就击贼取之。你在城中的所作所为,我已经如实汇报给了皇上。”
听到最后一句,王继恩的嚣张气焰顿时烟消云散,不敢放半个屁。
正巧副将卫绍钦又收到了朝廷催促出战的命令,王继恩这才就坡下驴,开始调遣兵马外出击贼。卫绍钦连战连捷,收复蜀州。
王继恩是讨贼一把手,二把手是上官正。张咏采取了逐个击破的策略,先分化上官正,私下找他饮酒谈心,晓之以君国大义,勉励他击贼立功,报效皇上。当上官正领兵出征的时候,张咏就会举行盛大的饯行仪式,鼓舞将士建功立业。正是在张咏的激励下,上官正屡立奇功,接连收复失地。
但是张咏毕竟是空降的领导,与“土著”一把手王继恩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既要给他下马威,让他对自己有所忌惮,同时也不能把关系搞得太僵,不能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处理与王继恩的关系上,张咏还是非常谨慎小心的。
王继恩给张咏送来三十多个俘虏,让他处置,张咏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解甲归田。王继恩怒了,好不容易抓住的,你怎么说放就放?张咏说李顺等人化民为贼,今日咱俩化贼为民,有何不可?
王继恩本想拉张咏下水,结果张咏把功劳和名声平分,“咏与公化贼为民”。
前文有云,王继恩一直纵容部下骚扰百姓,其部下有恃无恐,目无王法。有人向张咏告状,请他出面制止,张咏秘密告诫心腹:逮住之后直接捆起来,投入枯井,千万别送到我这里,别让我知道。手下依计而行。
王继恩只能吃哑巴亏。很快,其部下军士再也不敢为非作歹,社会治安得到有力改善。
张咏牢记使命,既要平贼,又要防内贼。在详细汇报王继恩的所作所为之后,张咏又密奏太宗,说由于王继恩御下无方,导致部将骄横难制,平贼之后恐生变故,特请皇上派来心腹将领若干,逐步接管军队。
即便王继恩无心割据反叛,万一哪一天这些骄兵悍将突然把龙袍往王继恩身上一披,跪地高呼万岁……陛下,您还记得当年您参演“陈桥兵变”的故事吗?
赵光义深以为然,于是召枢密院直学士张鉴、西京作坊副使冯守规来后花园喝茶,向二人“面授方略”。
张鉴提出了整改意见,说蜀地刚刚收复,人心还未稳定,如果朝廷突然空降一批统兵将领,重组建制、分遣屯驻的话,恐怕会刺激到他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反而会激起兵变,不如让我以安抚赏赐之名,前往抚慰,再伺机行事。
赵光义接受了张鉴的建议,交给他一些空白委任状,让他见机行事。
张鉴到了成都后,与张咏一唱一和,先将听话的部队和王继恩的嫡系亲信分批调离、遣返,同时督促王继恩追剿残余贼兵,让他无暇分身,再通过糖衣炮弹逐步安抚不听话的部队。如此一来,隐患得以消除,蜀地渐渐平息。
张鉴,他的父亲也是我们的老熟人,他老人家便是名扬河北的“报仇张孝子”张藏英。张藏英17岁那年,惨遭黑社会头子孙道居灭门,逃走之后,张藏英在幽州找到了仇人孙道居,拔刀刺之而不死,时任幽州节度使的赵德钧十分赞赏他的复仇行为,不仅不治罪,反而将他录入麾下。不久之后,张藏英在瓦桥关一带将孙道居活捉,然后关入密室,摆上父母牌位和贡品,分三天时间将孙道居凌迟处死,又剖腹挖心祭奠家人。张藏英之壮举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一致认可,美誉“报仇张孝子”,宋初官居瀛洲团练使。
王继恩被召回京师,他感觉到了自己正逐渐失宠于太宗,且太宗也即将过早地离开我们,于是便与亲信密谋废立之事,指导思想还是“宜立诸王之不当立者”的老套路,阴谋最终被吕端等人挫败,王继恩及其党徒被一一铲除,不必细表。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212911.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