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华夏真相集 http://www.81ht.com/read/211333.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驿马飞驰,传书成都。
晋公付钟会手书:孤虑邓艾不服命令,今派贾充率步骑三万入于斜谷,驻兵乐城。孤自率二十万大军西出长安,驻兵河西大营,与卿不久即可相见。
钟会观书大惊,请姜维入帐说道:若仅为擒拿邓艾,相国知我一人足矣;今其亲领大军而来,必为擒我。如其奈何?
姜维:公今手握二十万大军,再加我手中四万蜀军,复有何惧!公若举兵,我当鼎力相助,顺则可得天下,不顺,亦可效刘备偏安一隅也。
钟会大喜,由此反意已决。遂与姜维议定,请其率四万蜀兵北上,再出斜谷径取长安;自率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江东。
魏炎兴二年正月十五日,钟会大军未发,忽在成都闻报郭太后驾薨。于是下令,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魏国将士,以及所有蜀国旧官,在蜀宫为郭太后发丧。
并借此机,假传太后遗诏,命起兵东伐两京,废黜晋公司马昭。
钟会让诸将在遗诏书后签名,诸将不从,遂令全部监于益州官衙,派兵严加看守。
时有中护军将军胡烈,乃是车骑将军胡遵之子,镇军大将军胡奋之弟,是为被押众将之首。其部将丘建故作降服钟会,并向其进言:诸将中多为胡烈旧部,并对其奉若神灵,将军可派末将亲信前往监中侍奉胡烈饮食,令其劝说诸将早降,岂不省事?
钟会从之,便使丘建派其亲信前往侍奉胡烈。
丘建得此方便,遂密令亲信以谣言传于监中诸将:钟会矫太后遗诏造反,恐我等不从,今已挖好大坑,欲将我等以大棒击杀,埋在坑中。
一夜之间监中诸将俱都风闻,人心浮动。钟会亲信部将见此,遂对主帅建议:诸将便算归附,一旦出于监中,不可控矣。应将牙门骑督以上将官全都杀死,另委心腹掌其兵马。
钟会闻此,犹豫不决。
正在此时,姜维依龙吟所嘱来见钟会,促其诛杀被扣将领。若依丞相孔明预谋,钟会与魏国诸将两败俱伤,则姜维再杀钟会,奉后主重新为帝,便可恢复蜀汉。
钟会同意姜维之谏,但欲夺取天下,非需猛将相助不可,见说要全部杀掉,又陷迟疑。
正月十八日午,胡烈之子胡渊得到父亲监中传信,便率其父部众呐喊而出,各军同时冲出军营。见钟会之军无人监督,于是争先恐后跑入城里,直奔府衙,来救本部主将。
钟会正在大帐给姜维拨付铠甲兵器,闻报北兵作乱,不由惊问:众兵作乱,如可奈何?
姜维答道:不必犹豫,只可击之!
钟会立即命令心腹偏将:你带兵速去府衙监中,击杀被监诸将及郡守。
偏将领令,引军而往。被监诸将在室中以几案顶门,兵士砍门不破。顷刻之间,城外魏兵爬梯登墙,焚烧屋宇,兵士如蚁涌进,箭如雨下,守兵大乱。
监中诸将皆从屋顶爬出,与部军汇合一处。
姜维与钟会执剑拼杀,亲手杀死五六人,但叛军越来越多,迅即陷入重围。众将上前,终于格杀姜维,又乱刀砍死钟会。姜维死时,年五十九岁,钟会年仅四十岁。
胡烈率各营官兵,与钟会亲军、姜维蜀军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尸陈遍街,血流盈渠。
姜维、钟会部众被杀数百人。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已被缴械,禁闭府中,皆被乱兵所杀。
魏军趁机大肆掠劫。邓艾部将庞会寻至汉寿侯府,杀关彝全家老少,为父庞德报仇。
监军卫瓘见平灭钟会、姜维之乱,出面收拾稳定局势。因惧邓艾获释后报仇,急派护军田续领兵,前往汉中路上追杀邓艾父子。
早有获释邓艾部下追至绵竹之西,遇上囚车,正欲迎回邓艾;适逢田续率兵赶至,杀掉邓艾父子,师纂等也被乱军杀害。
司马昭闻说成都之乱平定,遂代魏帝曹奂下诏:邓艾谋反,杀其在洛阳诸子,妻与诸孙流放西城,与诸羌杂居。钟会未曾娶妻,收养其兄二子,长养子钟邕随钟会作乱,一同被杀;次养子钟毅及侄钟峻、钟辿下狱,应论死罪。念及钟繇、钟毓有大功于国,仅处死钟毅及钟邕诸子,赦免钟峻、钟辿,官爵如故。
其后未久,司马昭又默认向雄给钟会收尸,不问其罪。可叹邓艾与钟会皆死于蜀中,“二士争衡而死”,至此果应孔明当初预言。
又过旬日,贾充引军至蜀,出榜安民,成都方始宁靖。
于是留卫瓘把守成都,迁后主眷属及君臣赴洛阳。后主回首满朝文武,唯有秘书郎郤正与殿中督张通,舍弃妻儿随行侍从。刘禅不由感慨叹息,悔恨此时才了解郤正。
司马昭有破蜀大功,魏主曹休拜其为相国,封晋王,加九锡。
蜀国虽降,尚有武侯当年所平泸水南蛮诸郡,未服魏国。建宁太守霍弋地处偏远,先闻成都城破,即素服望西大哭三日,废寝忘食,不眠不休。
诸将皆劝道:既汉主失位,我等何不速降?
霍弋哭道:道路隔绝,未知吾主安危若何,焉能便降哉。若魏主以礼待之,则举城而降,未为晚也;万一危辱吾主,则主辱臣死,何可降乎?
乃使人到洛阳,探得后主受封安乐公,并未被害,霍弋遂率部下军士来降晋公。
司马昭因刘禅献城有功无罪,且是长子司马炎叔祖公长辈,乃从厚封刘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子刘瑶封侯爵。
后主与子刘瑶谢恩出内,暗叹北地王刘湛死得不值。
郤正因所写降书极具文采,为晋王所爱,即受封关内侯,使任巴西郡太守。郤正不重名利,曾作《释讥》明淡泊之心境;又醉心文学,十五年后亦即晋咸宁四年,无疾而终。
内侍总管黄皓因蠹国害民,晋王诏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于是设宴大庆,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司马昭妻乃王肃之女,对外宣称所生二子:长曰司马炎,人物魁伟,立发垂地,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次曰司马攸,情性温和,恭俭孝悌。因长兄司马师无子,嗣司马攸以继其后。
司马昭受封晋王,因谓天下是兄长打下来的,欲立次子攸为世子。其实只他自己晓得,那个长子姓刘,是山阳公之后,此时怀了私心,欲使天下归于司马家族。
不料话一出口,尚书吏部郎山涛出班力谏:废长立幼,违礼不祥!
字幕:山涛,字臣源,河内怀县名士,刘琰之父刘康授业恩师。
司马昭未及回言,贾充、何曾、裴秀当时亦受司马懿临终死嘱,皆同声谏道:王长子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
太尉王祥、司空荀顗虽不知司马炎真实来历,但均持有司马懿金牌遗诏,此时也一齐出班谏道:此前历代君王废长立少,多致乱国。愿殿下思之。
司马昭暗道:老父过世这许多年,怎地竟还有这许多人记其遗言?
因见父亲所留重臣异口同声,这才不敢坚持己见,遂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封次子司马攸为齐侯。重用贾充、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诸臣,加快代魏步伐。
镜头转换,按下魏国,复说东吴。
丁奉救蜀不及,只得引兵归还。吴景帝曹休遂命陆抗为镇东大将军,领荆州牧,守江口;左将军孙异守南徐诸处隘口;又沿江一带屯兵数百营,以丁奉总督以防魏兵。
孙休可谓明君,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不但保有国土,且促进东吴繁荣。永安五年八月,册立朱据之女为皇后,孙单为太子,大赦天下。
左将军张布掌管宫内官署,丞相濮阳兴执掌军国大事。二人互为表里,群臣失望。
吴永安六年五月,交趾郡吏吕兴谋反,杀太守孙谞,派使者求附魏国,魏帝从之。如此以来,孙吴便完全处于魏国包围之中。
永安七年二月,吴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军围困巴东守将罗宪。魏国派胡烈率步骑二万侵犯西陵,以救罗宪之围,陆抗等率军退还。
七月,景帝孙休重病,诏命左将军张布、丞相濮阳兴入宫,托孤太子孙单,继而驾崩,年仅三十岁。诸臣请改立长君,濮阳兴和张布违背景帝意愿,迎立其侄孙皓为帝。
孙皓即位之后,却借口处死二臣,并夷三族,景帝遗孀朱皇后及故太子孙单也被逼死。
魏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晋王司马昭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马荀顗及诸大臣入宫问安,司马昭口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终年五十五岁。
魏帝曹休命以王礼厚葬,将司马昭葬于崇阳陵。司马炎即晋王位,封何曾为丞相,司马望为司徒,石苞为骠骑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谥父司马昭为文王。
司马炎当夜梦有神仙入宫,于榻前告曰:卿非司马昭之子。尔真实身份,乃故汉献帝、山阳公刘协重孙,今山阳公刘康之子。有双胞兄刘瑾在世,与你相貌一致,故常居山中,不肯示人以真实面目。若是不信,可密至云台山药王庙寻之,比照之下,便知真假。
司马炎惊问:仙长何人?
神仙答道:某乃真定黄公山上修行散仙,左慈是也。今奉你曾伯祖故刘辩之命而来,命你再受曹魏之禅,以复汉室。但朝中魏臣最多,不可复用汉朝旧名,只以晋为号可也。
说毕转身出门,悠忽不见。司马炎醒来,唯见清风明月在天。
司马炎本有篡逆之心,梦中听得自己光明正大来历,如何不喜?于是连夜召贾充、裴秀入宫问道:曹操曾云,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果有此事否?
贾充答道:曹操世受汉禄,恐人议论篡逆之名,故出此言。乃明教曹丕为天子也。
司马炎道:既如此,孤之父祖,比曹操何如?
贾充已明其意,奏道:宣王、景王为国累建大功,布恩施德,天下归心久矣。文王并吞西蜀,功盖寰宇,又岂曹操之可比耶?
司马炎笑道:如此说来,曹丕尚可绍继汉统,孤岂不可绍魏统?
贾充、裴秀二人再拜奏道:殿下之意,臣知之矣。
次日司马炎率领众臣,带剑入宫,无人敢阻。曹奂见晋王忽至,慌忙走下御榻而迎。司马炎自顾落坐,说道: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之?
曹奂大惊,口噤不能答言。黄门侍郎张节喝道:晋王之言差矣!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并非容易得此天下;今天子有德无罪,何故让与人耶?
司马炎怒道:小小侍郎,知道个锤头!此江山社稷,乃大汉江山,刘氏社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我祖父三世辅魏,得天下者,非曹氏之能,实司马氏之力,此事四海咸知。曹丕可代汉禅,我岂不堪替献帝讨回公道,以绍魏之天下乎?
张节欲辩,司马炎伸手夺过武士手中金瓜:你休再费口舌,料也说不出新鲜话来!
照着顶门,就是一瓜。啪嚓一声,便似漏勺,花红柳绿,死尸登时倒地。
曹奂见此惨状,魂飞魄散。忽想起山阳公故事,即唤门外贾充、裴秀进入,吩咐道:令人将张节厚葬了罢,侍君半生,也怪不易。我曹家和司马家事,何必他来多嘴?卿等可选吉日,某便照当年汉献帝故事,禅位与晋王。只望晋王许某亦做富家翁去,便是无上恩典。
当下君臣皆笑,各各欢喜。于是选定十二月甲子吉日,魏主曹奂亲捧传国玺,立于坛上,大会文武,禅让帝位于司马炎,实为献帝重孙刘琰也。
禅让礼毕,曹奂下坛,具公服立于群臣班首,引众官行三拜九叩大礼,参拜新君。
司马炎端坐于坛上,令贾充宣读诏书: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已经四十五年矣;今天命在晋,司马氏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封曹奂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建国;食邑万户,宫室安于魏旧都邺城,准予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效魏国初期制度。上书不必称臣,受诏勿须赞拜。钦此!
曹奂未料如此待遇,较当年山阳公尚有过之,于是高呼“万岁”,雀跃登车而去。
太傅司马孚哭拜于曹奂车前,说道:臣身为魏臣,终不背魏。
曹奂令人扶起,说道:风水轮流转,三十年一变。你是曹魏之臣,又是司马家人,妙极,妙之极矣!我们再会罢,请老先生到邺城作客,我请你上铜雀台饮酒吟诗,岂不是好?
司马孚老泪纵横,台下群臣则掩口而笑。
司马炎见叔祖如此,哭笑不得。即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子司马望为义阳王。诏告天下,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追谥祖父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生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
曹魏遂亡,自曹丕代汉,四十六年国祚。
司马炎既承帝位,来日设朝,计议伐吴之策。
镜头转换,按下晋代魏禅,复说东吴。
孙皓继立吴君,在建业石头城布告天下:追谥父孙和为文皇帝,尊母何氏为太后,加丁奉为右大司马,次年改为甘露元年。
画外音:不知与汉宣帝及魏国弑帝曹髦使用一般年号,是何用意?
孙皓为人凶暴,酷溺酒色,又宠幸中常侍岑昏。凡是历代亡国之君所好,无不为之。因诛灭拥立功臣濮阳兴、张布三族,由是廷臣缄口,无人敢谏。
又自觉甘露年号不吉,复改宝鼎元年,以陆凯、万彧为左右丞相。
孙皓不喜建业,独爱武昌,大兴土木作昭明宫。令镇东将军陆抗屯兵江口,以图襄阳。
晋主司马炎未及发兵南征,忽闻东吴大将陆抗寇略襄阳,勃然大怒,诏命都督羊祜率兵拒之。自是羊祜镇守襄阳,甚得军民之心,减戍逻之卒,用以垦田。
字幕:羊祜,字叔子,兖州泰山郡人。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外甥。
羊祜初到襄阳之时,军无百日之粮;及至末年,库有十年之积。因知陆抗足智多谋,只自守疆界,候其国内有变,寻机图取。
吴主孙皓迁都武昌,令御史大夫丁固、诸葛诞之子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
永安山贼施但聚众攻打建业,丁固、诸葛靓战于牛屯。施但败走,擒吴将孙谦。孙皓令数百人鸣鼓入扬州,杀施但家人,诏告天下,说是以荆州王气破扬州贼。
吴宝鼎三年九月,吴主孙皓起兵伐晋,亲率大军屯驻东兴。
遂下诏命:令左大司马施绩攻江夏,右丞相万彧攻襄阳,右大司马丁奉、右将军诸葛靓攻合肥,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脩则、将军顾容等率兵攻交趾叛军,四面用兵。
激战之下,万彧被晋国义阳王司马望所拒,施绩、丁奉分别为晋将胡烈、司马骏所败,南征交趾军被晋将杨稷大败,刘俊、脩则战死,顾容率残军退守合浦,东吴国势大弱。
次年,孙皓诏改建衡元年,立长子孙瑾为太子。
十一月,派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从荆州出发,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路出发,在合浦会同剿灭交阯叛军。另遣右大司马丁奉再次北征,攻打谷阳。
结果丁奉败于晋将牵弘,李勖率军无功而返,同徐存皆被吴主诛杀。
建衡二年九月,吴宗室前将军、夏口督孙秀领家眷数百人投晋。司马炎拜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礼遇备至。
吴建衡三年春正月,孙皓亲率大军从牛渚西进伐晋,无功而返。西苑据说有凤凰云集,于是次年改元凤皇元年。秋八月,西陵督步阐据城降晋。
孙皓遣乐乡都督陆抗伐步阐,收复西陵,将步阐与同谋夷灭三族,击退羊祜五万大军,围歼晋将杨肇三万援军。孙皓大喜,任命陆抗为大司马。
凤皇三年秋七月,大司马陆抗病逝,孙皓将陆抗兵马一分为五,交其五子分别统领。
镜头转换,按下东吴,复说西晋。
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武帝司马炎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时有吴国童谣唱道: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羊祜闻听此谣,暗道:此谓伐吴必是水军成功。应谣首将,必是名唤阿童者。
此后正逢益州刺史王濬被召任大司农,其小字便名“阿童”。羊祜发现王濬之才可当重任,而其小字又应童谣之言,于是极力荐于朝廷。
晋武帝欣纳其谏,即命王濬为龙骧将军,在江州监造战船,训练水兵,以备伐吴。
次年,江东又有传言:吴国将败,军从南始;灭吴国者,将是公孙。
孙皓听到传言,命将众臣及士卒中凡姓公孙者,皆都流放广州。复诏命合浦太守修允,迁为桂林太守。修允奉诏欲行,因疾病滞留广州,不久病死。
修允既死,麾下部曲都郭马反叛,与部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合聚人众,攻杀广州督虞授。于是自称安南将军,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
吴主孙皓闻说郭马叛乱,大为恐惧道:此天亡我也。
于是紧急下诏:任命军师张悌任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任司徒;执金吾滕修任司空,转为镇南将军,假节,领广州牧,率万人从东道讨伐郭马。
滕修引兵南下,与郭马部将王族遇于始兴,战之未胜。郭马势盛,攻杀南海太守刘略,放逐广州刺史徐旗。
孙皓闻说滕修久战不胜,又遣徐陵督陶浚领七千人从西道南征;复令交州牧陶璜率领合浦、郁林诸郡之军,与陶浚一起讨伐郭马。由此江南大乱,多年战乱不息,分崩离析。
晋咸宁四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司马炎闻报痛哭,泪水流到鬓须上,尽结为冰。荆州百姓听闻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就连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晋太康元年正月,武帝下达诏命:安东将军王浑率十万大军向横江进军;参军陈慎等率部攻击寻阳;殄吴将军李纯率军向高望城,进攻吴军俞恭部。
二十五日,李纯占领高望城,击破俞恭军,推进至横江以东。与此同时,参军陈慎军攻取阳濑乡,大败吴牙门将孔忠。吴国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率部降于晋军。
初战告捷,由此拉开灭吴之战序幕。
冬十一月,晋武帝诏令大举伐吴,兵分六路:命贾充为大都督,统率众军。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分统六路军马。司马伷向涂中,王浑、周浚向牛渚,王戎向武昌,胡奋向夏口,杜预向江陵,王濬、唐彬浮江东下。
诸将领命,六军齐发。王濬、唐彬所到之地,无不土崩瓦解,东吴少能抵御者。杜预斩杀吴江陵督伍延,王浑斩吴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晋军所到之处,吴人望风归降。
孙皓见晋军大举而进,急召陶浚从武昌回,问有何策退敌。
陶浚答道:王濬所率蜀国船小,难经大浪。陛下只需给我二万兵,乘大船以战足矣。
孙皓即大集水军,授予陶浚假节钺,令来日出兵敌晋。不料当日夜间,所有吴军将士皆逃降北军,只剩空营。至此武昌以西,再无吴兵防守。
晋将王濬顺流将至,司马伷、王浑皆近边境。
孙皓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之计,分遣使节奉书于王濬、司马伷、王浑等,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分裂。
使者先把印玺送给司马伷,又向王浑呈递降书。王浑欲独占灭吴大功,闻报王濬此时正挥军直进,便派使者至江边大营传令,命其暂停进军。
王濬不理,借口风大无法停船,统率水陆八万之众,扯起风帆,直冲建业而来。
孙皓见此,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便下罪己诏,昭告群臣:寡人不德,愧对先帝,居位多年,政教凶暴,致民久困。终天命归于有道,社稷倾覆,宗庙无主,愧如山积,并无他责。卜其折鼎,诗作讥讽。孤拒谏计短,虑事迁延。信小人而酷虐漫延,害忠臣乃昏庸不察。自寻死路而愧对诸公,大事不成且覆水难收。今大晋平治四海,致力于选拔贤才,乃诸公展现才华之机也。管仲为仇而得桓公之用,良平弃楚入为汉臣三公;舍乱择治,不谓不忠。勿因改朝,因而丧志。嘉勖休尚,爱敬动静。孤何言哉?投笔于庭!
众臣闻诏,无不大哭,更无良谋救国。
字幕:吴天纪四年三月壬寅日,王濬大军先至建业,舟船云集江上,三面围困都城。
孙皓无力以抗,遂听从胡冲之谏,仿效刘禅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率太子孙瑾等二十一人,至王濬营门请降。
王濬受璧焚榇,将孙皓送到晋都洛阳。武帝司马炎接见孙皓,赐号为归命侯。
孙吴至此灭亡。自孙权黄龙元年称帝,至孙皓降晋,计国祚五十一年。
镜头转换,京师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改元太康元年,大封功臣,赏赐三军。因贾充为六路总督,武帝以其功高盖世,便令群臣计议,应封其何爵为宜。
当时朝中尽为贾充党羽,齐颂其平蜀灭吴大功,论功应封相国,并掌大将军事。
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刚直守正者,因皆恶贾充为人,便都不发一言。
贾充因屡次反对攻吴而惧,哪里还敢当众叙功?见众心腹党羽谀词如潮,愈加不安。武帝司马炎见状,心中明白,于是诏命贾充任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
太康三年四月,贾充病逝,终年六十六岁。武帝谥为武公,追赠太宰,大加赏赐家人,葬礼依从霍光和司马孚形式,更拨给一顷墓地。
封罢平吴功臣,司马炎便令心腹人四出,打听诸葛家族行踪。心腹人数日后回奏:
序按诸葛氏家族,始于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传至东汉泰山郡丞诸葛珪,生三子:长为诸葛瑾,官至东吴大将军,其后皆因诸葛恪被灭族,再无遗留;次为诸葛亮,蜀汉丞相,封武侯,子孙皆战死于绵竹,再无遗留;三为诸葛均,蜀汉长水校尉,有子诸葛望,于武侯死后携家而走,不至所终。诸葛珪有弟诸葛玄,原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后为刘表属吏。玄生一子名为诸葛诞,曹魏征东大将军,因淮南之叛而灭族。有一子诸葛靓逃至东吴,封左将军,吴亡后不知所踪。另有一女,因嫁与琅琊王司马伷为妃,故未见诛。
司马炎听罢,点头嗟叹不止,重赏心腹使去。自思诸葛靓逃走不知所踪,必在其姐丈司马伷家躲藏,于是只带几个侍者,微服至琅琊王府。
诸葛靓果然就在姐家,忽闻天子驾到,急逃至厕中而避,暗道:司马炎未必是来寻我。且其乃九五至尊,总不成会找到茅厕里来。我便在此等其离去,始终不肯露面便了。
琅琊王见天子司马炎忽至,急率王妃及诸子接驾,请至中堂,以君臣之礼参拜。
司马炎并不说明来意,稳坐堂中,令侍从潜行搜索阖府。
便有琅琊王府家人遂以实情相告,侍从继而回报武帝,说诸葛靓躲于厕中。
司马炎遂亲至厕,执诸葛靓其手道:卿不记幼时交情耶?何避而不见?
诸葛靓掩泣道:亡国之臣,未能漆身毁面,今被陛下识出,实在愧恨万分。
于是同至正堂,以兄弟之礼相见。
司马炎暗道:你倒与我平辈论礼!若从我生父刘康论起,少帝刘辩便是曾伯祖;武侯是你堂伯,你便是我叔祖辈矣。既不愿以君臣大礼拜我,咱们便两下扯平了罢。
当即便欲召诸葛靓入朝,拜为侍中。诸葛靓拒不接受,司马炎也便不再强迫,即赐免死金牌,又厚赏金银,使其回山东老家,安度余生。
诸葛靓回到家乡,因司马家与己有杀父之仇,故而终身不向西而坐。
这一日,忽有人从荆南来,携至锦盒一只,说是武陵郡桃花源中故人所遗,代为转赠。诸葛靓开盒视之,却见是五枚金牌,各刻“卧龙令”三字。
司马炎还宫升朝,为酬劳司马氏灭曹复刘之功,遂大封司马家族诸子弟为王,使其以郡为国,各置军士,拱卫中央。又封诸王重职,各掌实权。
晋武帝诏命:汝南王司马亮为大都督,都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楚王司马玮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赵王司马伦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汉中;齐王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徐州;成都王司马颖为镇北大将军,镇邺城;河间王司马颙为平西将军,镇关中;长沙王司马乂和东海王司马越,任职朝廷。
诸王由此各掌封国军政大权,为此后八王之乱张本。
封罢诸王,又命发展经济,与民休息,蓄养国力。因颁行户调式,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严禁私募佃客。招募原吴、蜀人民充实北方,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矫以仁俭,不能自存者赐谷每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
于是天下一统,歌舞升平,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晋武帝因长子司马轨早死,其他诸子年幼,遂使杨皇后所生司马衷嗣位,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司马衷性鲁钝,卫瓘与和峤力劝武帝废之,然司马炎奉伯祖孔明之卧龙令,身负传承汉室重命,深恐身后皇位落于司马氏族系,更因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幼而聪敏,似有君主之资,故因爱其孙,终不废乃父储君。
画外音:刘琰一心只为刘氏江山,但司马衷并非守器之才,由此乱源已成。太熙元年,武帝司马炎驾崩,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峻阳陵。以后故事,请看《两晋篇》。(全集完)
片尾后记
晋太康年间,山东青州。
诸葛靓隐居在山东琅琊老家,眼见天下大乱将至,遂选一个风和日丽季节,趁着飒爽秋风,携家人自渤海国出海,乘一艘大船,向东泛海而去。漂泊旬月,沿海岸而行,打渔为乐,居无定止。这一日航行至灵山东北海上,见有一岛,林木峻秀,别样景色,自与中原不同。便令泊住船只,令家人在海滩上稍憩,不得远离大船;自与水手前去岛上寻找淡水,再找本地土人购置些食物。到了集市之上,经过打听,土人报说此地海湾名叫鼓子洋,岛上有山,名百岁山,山上有谷,名五老谷,谷中有一种耐冬花,其初开时为粉红色,转至深红而凋谢,却结绿桃,历百日而桃绽,复开白色花朵满树,不晒自干,抽之成丝连绵不绝——名曰“棉花”,其树高三丈,双手合围粗细。诸葛靓大奇,于是令水手自去打水购物,与二从者徒步上山,果见有一阔大山谷,谷中花树盛放,正如土人所述,一字不差。
诸葛靓见谷中并无一人,因为好奇,于是令二仆前往谷中,摘取棉花,打作一个大包,即回泊船之处。见水手已回,于是下令开船,继续航海。船行未远,忽见对面一个老者自驾小舟而来,穿着芒鞋道袍,便如神仙中人。老人见诸葛靓等人服饰,于是问道:“列位来自中原么?今乃何朝何代?”诸葛靓如实答之。老人忽见船上包裹中露出棉花,随即呵斥道:“此非世间俗物,乃某育之与人抵御严寒者,未到传于中土之时,可速弃之。”又道:“齐国即墨有道学先生胡峄阳者,可替我问候——某乃颖川徐元直也。”说毕连人带船不见。诸葛靓惊疑非常,于是令船返航。海上忽起大风,大船将覆,直到所摘耐冬花包裹被卷落海中,大风方止。诸葛靓急令家人检查行李时,却忽然发觉,那五支卧龙令牌,亦皆不见。
诸葛靓泊舟之地,果然唤作鼓子洋。因海岸多礁,其礁中有孔隙相连,每到涨朝之时,水击石礁,其响如战鼓,故此名之。岛上有山,名百岁山者,是因山中居者皆能寿至百岁以上,且体健身轻,至死不生病患,故名。山上有谷,名五老谷者,因有五老来此避八王之乱,以种植耐冬花、修行道学为遣,皆为不世高人也。此五老者,乃伏龙先生徐元直——便是那驾舟老者;兵家掌门左慈仙师;鬼谷派掌门史子眇;骊山门老母貂蝉;五斗米道第四代天师张富——乃汉中张鲁之子也。此五老及其门人弟子,均居于此谷之中,每日修炼各门派道术,不与世间接触。至于那五枚卧龙令,也是徐元直拿去,使与伏龙令合六为一,后于五胡乱华之时再度出世,彼时却又唤作“羌胡令”,以助前秦丞相王猛统一中原所用也。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终未前来此岛与五老修仙,后于定军山坐化,唐妃从之。自有传人龙吟、观鸣等将其夫妇遗体安葬于墓中,终代棺中偶像,替了真人,了结此生夙缘。
晋武帝泰始年间,有张鲁门徒陈瑞在蜀中传播五斗米道,徒众以千百数。惠帝永宁元年,李特在青城山五斗米道首范长生支持下,率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郡流民数万人,在益州绵竹起事。义军大败西晋官军,进围成都。惠帝太安二年,李特阵亡,其子李雄继起,于次年攻下成都,自称成都王,又次年改称皇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成汉政权据蜀中凡历六世,共四十七年,又与刘备入蜀自封益州牧,至后主刘禅降魏时间一致,亦为四十七年。蜀汉国祚乃是上天定数,宁不信乎!
晋公付钟会手书:孤虑邓艾不服命令,今派贾充率步骑三万入于斜谷,驻兵乐城。孤自率二十万大军西出长安,驻兵河西大营,与卿不久即可相见。
钟会观书大惊,请姜维入帐说道:若仅为擒拿邓艾,相国知我一人足矣;今其亲领大军而来,必为擒我。如其奈何?
姜维:公今手握二十万大军,再加我手中四万蜀军,复有何惧!公若举兵,我当鼎力相助,顺则可得天下,不顺,亦可效刘备偏安一隅也。
钟会大喜,由此反意已决。遂与姜维议定,请其率四万蜀兵北上,再出斜谷径取长安;自率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江东。
魏炎兴二年正月十五日,钟会大军未发,忽在成都闻报郭太后驾薨。于是下令,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魏国将士,以及所有蜀国旧官,在蜀宫为郭太后发丧。
并借此机,假传太后遗诏,命起兵东伐两京,废黜晋公司马昭。
钟会让诸将在遗诏书后签名,诸将不从,遂令全部监于益州官衙,派兵严加看守。
时有中护军将军胡烈,乃是车骑将军胡遵之子,镇军大将军胡奋之弟,是为被押众将之首。其部将丘建故作降服钟会,并向其进言:诸将中多为胡烈旧部,并对其奉若神灵,将军可派末将亲信前往监中侍奉胡烈饮食,令其劝说诸将早降,岂不省事?
钟会从之,便使丘建派其亲信前往侍奉胡烈。
丘建得此方便,遂密令亲信以谣言传于监中诸将:钟会矫太后遗诏造反,恐我等不从,今已挖好大坑,欲将我等以大棒击杀,埋在坑中。
一夜之间监中诸将俱都风闻,人心浮动。钟会亲信部将见此,遂对主帅建议:诸将便算归附,一旦出于监中,不可控矣。应将牙门骑督以上将官全都杀死,另委心腹掌其兵马。
钟会闻此,犹豫不决。
正在此时,姜维依龙吟所嘱来见钟会,促其诛杀被扣将领。若依丞相孔明预谋,钟会与魏国诸将两败俱伤,则姜维再杀钟会,奉后主重新为帝,便可恢复蜀汉。
钟会同意姜维之谏,但欲夺取天下,非需猛将相助不可,见说要全部杀掉,又陷迟疑。
正月十八日午,胡烈之子胡渊得到父亲监中传信,便率其父部众呐喊而出,各军同时冲出军营。见钟会之军无人监督,于是争先恐后跑入城里,直奔府衙,来救本部主将。
钟会正在大帐给姜维拨付铠甲兵器,闻报北兵作乱,不由惊问:众兵作乱,如可奈何?
姜维答道:不必犹豫,只可击之!
钟会立即命令心腹偏将:你带兵速去府衙监中,击杀被监诸将及郡守。
偏将领令,引军而往。被监诸将在室中以几案顶门,兵士砍门不破。顷刻之间,城外魏兵爬梯登墙,焚烧屋宇,兵士如蚁涌进,箭如雨下,守兵大乱。
监中诸将皆从屋顶爬出,与部军汇合一处。
姜维与钟会执剑拼杀,亲手杀死五六人,但叛军越来越多,迅即陷入重围。众将上前,终于格杀姜维,又乱刀砍死钟会。姜维死时,年五十九岁,钟会年仅四十岁。
胡烈率各营官兵,与钟会亲军、姜维蜀军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尸陈遍街,血流盈渠。
姜维、钟会部众被杀数百人。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已被缴械,禁闭府中,皆被乱兵所杀。
魏军趁机大肆掠劫。邓艾部将庞会寻至汉寿侯府,杀关彝全家老少,为父庞德报仇。
监军卫瓘见平灭钟会、姜维之乱,出面收拾稳定局势。因惧邓艾获释后报仇,急派护军田续领兵,前往汉中路上追杀邓艾父子。
早有获释邓艾部下追至绵竹之西,遇上囚车,正欲迎回邓艾;适逢田续率兵赶至,杀掉邓艾父子,师纂等也被乱军杀害。
司马昭闻说成都之乱平定,遂代魏帝曹奂下诏:邓艾谋反,杀其在洛阳诸子,妻与诸孙流放西城,与诸羌杂居。钟会未曾娶妻,收养其兄二子,长养子钟邕随钟会作乱,一同被杀;次养子钟毅及侄钟峻、钟辿下狱,应论死罪。念及钟繇、钟毓有大功于国,仅处死钟毅及钟邕诸子,赦免钟峻、钟辿,官爵如故。
其后未久,司马昭又默认向雄给钟会收尸,不问其罪。可叹邓艾与钟会皆死于蜀中,“二士争衡而死”,至此果应孔明当初预言。
又过旬日,贾充引军至蜀,出榜安民,成都方始宁靖。
于是留卫瓘把守成都,迁后主眷属及君臣赴洛阳。后主回首满朝文武,唯有秘书郎郤正与殿中督张通,舍弃妻儿随行侍从。刘禅不由感慨叹息,悔恨此时才了解郤正。
司马昭有破蜀大功,魏主曹休拜其为相国,封晋王,加九锡。
蜀国虽降,尚有武侯当年所平泸水南蛮诸郡,未服魏国。建宁太守霍弋地处偏远,先闻成都城破,即素服望西大哭三日,废寝忘食,不眠不休。
诸将皆劝道:既汉主失位,我等何不速降?
霍弋哭道:道路隔绝,未知吾主安危若何,焉能便降哉。若魏主以礼待之,则举城而降,未为晚也;万一危辱吾主,则主辱臣死,何可降乎?
乃使人到洛阳,探得后主受封安乐公,并未被害,霍弋遂率部下军士来降晋公。
司马昭因刘禅献城有功无罪,且是长子司马炎叔祖公长辈,乃从厚封刘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子刘瑶封侯爵。
后主与子刘瑶谢恩出内,暗叹北地王刘湛死得不值。
郤正因所写降书极具文采,为晋王所爱,即受封关内侯,使任巴西郡太守。郤正不重名利,曾作《释讥》明淡泊之心境;又醉心文学,十五年后亦即晋咸宁四年,无疾而终。
内侍总管黄皓因蠹国害民,晋王诏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于是设宴大庆,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司马昭妻乃王肃之女,对外宣称所生二子:长曰司马炎,人物魁伟,立发垂地,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次曰司马攸,情性温和,恭俭孝悌。因长兄司马师无子,嗣司马攸以继其后。
司马昭受封晋王,因谓天下是兄长打下来的,欲立次子攸为世子。其实只他自己晓得,那个长子姓刘,是山阳公之后,此时怀了私心,欲使天下归于司马家族。
不料话一出口,尚书吏部郎山涛出班力谏:废长立幼,违礼不祥!
字幕:山涛,字臣源,河内怀县名士,刘琰之父刘康授业恩师。
司马昭未及回言,贾充、何曾、裴秀当时亦受司马懿临终死嘱,皆同声谏道:王长子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
太尉王祥、司空荀顗虽不知司马炎真实来历,但均持有司马懿金牌遗诏,此时也一齐出班谏道:此前历代君王废长立少,多致乱国。愿殿下思之。
司马昭暗道:老父过世这许多年,怎地竟还有这许多人记其遗言?
因见父亲所留重臣异口同声,这才不敢坚持己见,遂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封次子司马攸为齐侯。重用贾充、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诸臣,加快代魏步伐。
镜头转换,按下魏国,复说东吴。
丁奉救蜀不及,只得引兵归还。吴景帝曹休遂命陆抗为镇东大将军,领荆州牧,守江口;左将军孙异守南徐诸处隘口;又沿江一带屯兵数百营,以丁奉总督以防魏兵。
孙休可谓明君,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不但保有国土,且促进东吴繁荣。永安五年八月,册立朱据之女为皇后,孙单为太子,大赦天下。
左将军张布掌管宫内官署,丞相濮阳兴执掌军国大事。二人互为表里,群臣失望。
吴永安六年五月,交趾郡吏吕兴谋反,杀太守孙谞,派使者求附魏国,魏帝从之。如此以来,孙吴便完全处于魏国包围之中。
永安七年二月,吴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军围困巴东守将罗宪。魏国派胡烈率步骑二万侵犯西陵,以救罗宪之围,陆抗等率军退还。
七月,景帝孙休重病,诏命左将军张布、丞相濮阳兴入宫,托孤太子孙单,继而驾崩,年仅三十岁。诸臣请改立长君,濮阳兴和张布违背景帝意愿,迎立其侄孙皓为帝。
孙皓即位之后,却借口处死二臣,并夷三族,景帝遗孀朱皇后及故太子孙单也被逼死。
魏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晋王司马昭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马荀顗及诸大臣入宫问安,司马昭口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终年五十五岁。
魏帝曹休命以王礼厚葬,将司马昭葬于崇阳陵。司马炎即晋王位,封何曾为丞相,司马望为司徒,石苞为骠骑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谥父司马昭为文王。
司马炎当夜梦有神仙入宫,于榻前告曰:卿非司马昭之子。尔真实身份,乃故汉献帝、山阳公刘协重孙,今山阳公刘康之子。有双胞兄刘瑾在世,与你相貌一致,故常居山中,不肯示人以真实面目。若是不信,可密至云台山药王庙寻之,比照之下,便知真假。
司马炎惊问:仙长何人?
神仙答道:某乃真定黄公山上修行散仙,左慈是也。今奉你曾伯祖故刘辩之命而来,命你再受曹魏之禅,以复汉室。但朝中魏臣最多,不可复用汉朝旧名,只以晋为号可也。
说毕转身出门,悠忽不见。司马炎醒来,唯见清风明月在天。
司马炎本有篡逆之心,梦中听得自己光明正大来历,如何不喜?于是连夜召贾充、裴秀入宫问道:曹操曾云,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果有此事否?
贾充答道:曹操世受汉禄,恐人议论篡逆之名,故出此言。乃明教曹丕为天子也。
司马炎道:既如此,孤之父祖,比曹操何如?
贾充已明其意,奏道:宣王、景王为国累建大功,布恩施德,天下归心久矣。文王并吞西蜀,功盖寰宇,又岂曹操之可比耶?
司马炎笑道:如此说来,曹丕尚可绍继汉统,孤岂不可绍魏统?
贾充、裴秀二人再拜奏道:殿下之意,臣知之矣。
次日司马炎率领众臣,带剑入宫,无人敢阻。曹奂见晋王忽至,慌忙走下御榻而迎。司马炎自顾落坐,说道: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之?
曹奂大惊,口噤不能答言。黄门侍郎张节喝道:晋王之言差矣!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并非容易得此天下;今天子有德无罪,何故让与人耶?
司马炎怒道:小小侍郎,知道个锤头!此江山社稷,乃大汉江山,刘氏社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我祖父三世辅魏,得天下者,非曹氏之能,实司马氏之力,此事四海咸知。曹丕可代汉禅,我岂不堪替献帝讨回公道,以绍魏之天下乎?
张节欲辩,司马炎伸手夺过武士手中金瓜:你休再费口舌,料也说不出新鲜话来!
照着顶门,就是一瓜。啪嚓一声,便似漏勺,花红柳绿,死尸登时倒地。
曹奂见此惨状,魂飞魄散。忽想起山阳公故事,即唤门外贾充、裴秀进入,吩咐道:令人将张节厚葬了罢,侍君半生,也怪不易。我曹家和司马家事,何必他来多嘴?卿等可选吉日,某便照当年汉献帝故事,禅位与晋王。只望晋王许某亦做富家翁去,便是无上恩典。
当下君臣皆笑,各各欢喜。于是选定十二月甲子吉日,魏主曹奂亲捧传国玺,立于坛上,大会文武,禅让帝位于司马炎,实为献帝重孙刘琰也。
禅让礼毕,曹奂下坛,具公服立于群臣班首,引众官行三拜九叩大礼,参拜新君。
司马炎端坐于坛上,令贾充宣读诏书: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已经四十五年矣;今天命在晋,司马氏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封曹奂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建国;食邑万户,宫室安于魏旧都邺城,准予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效魏国初期制度。上书不必称臣,受诏勿须赞拜。钦此!
曹奂未料如此待遇,较当年山阳公尚有过之,于是高呼“万岁”,雀跃登车而去。
太傅司马孚哭拜于曹奂车前,说道:臣身为魏臣,终不背魏。
曹奂令人扶起,说道:风水轮流转,三十年一变。你是曹魏之臣,又是司马家人,妙极,妙之极矣!我们再会罢,请老先生到邺城作客,我请你上铜雀台饮酒吟诗,岂不是好?
司马孚老泪纵横,台下群臣则掩口而笑。
司马炎见叔祖如此,哭笑不得。即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子司马望为义阳王。诏告天下,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追谥祖父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生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
曹魏遂亡,自曹丕代汉,四十六年国祚。
司马炎既承帝位,来日设朝,计议伐吴之策。
镜头转换,按下晋代魏禅,复说东吴。
孙皓继立吴君,在建业石头城布告天下:追谥父孙和为文皇帝,尊母何氏为太后,加丁奉为右大司马,次年改为甘露元年。
画外音:不知与汉宣帝及魏国弑帝曹髦使用一般年号,是何用意?
孙皓为人凶暴,酷溺酒色,又宠幸中常侍岑昏。凡是历代亡国之君所好,无不为之。因诛灭拥立功臣濮阳兴、张布三族,由是廷臣缄口,无人敢谏。
又自觉甘露年号不吉,复改宝鼎元年,以陆凯、万彧为左右丞相。
孙皓不喜建业,独爱武昌,大兴土木作昭明宫。令镇东将军陆抗屯兵江口,以图襄阳。
晋主司马炎未及发兵南征,忽闻东吴大将陆抗寇略襄阳,勃然大怒,诏命都督羊祜率兵拒之。自是羊祜镇守襄阳,甚得军民之心,减戍逻之卒,用以垦田。
字幕:羊祜,字叔子,兖州泰山郡人。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外甥。
羊祜初到襄阳之时,军无百日之粮;及至末年,库有十年之积。因知陆抗足智多谋,只自守疆界,候其国内有变,寻机图取。
吴主孙皓迁都武昌,令御史大夫丁固、诸葛诞之子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
永安山贼施但聚众攻打建业,丁固、诸葛靓战于牛屯。施但败走,擒吴将孙谦。孙皓令数百人鸣鼓入扬州,杀施但家人,诏告天下,说是以荆州王气破扬州贼。
吴宝鼎三年九月,吴主孙皓起兵伐晋,亲率大军屯驻东兴。
遂下诏命:令左大司马施绩攻江夏,右丞相万彧攻襄阳,右大司马丁奉、右将军诸葛靓攻合肥,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脩则、将军顾容等率兵攻交趾叛军,四面用兵。
激战之下,万彧被晋国义阳王司马望所拒,施绩、丁奉分别为晋将胡烈、司马骏所败,南征交趾军被晋将杨稷大败,刘俊、脩则战死,顾容率残军退守合浦,东吴国势大弱。
次年,孙皓诏改建衡元年,立长子孙瑾为太子。
十一月,派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从荆州出发,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路出发,在合浦会同剿灭交阯叛军。另遣右大司马丁奉再次北征,攻打谷阳。
结果丁奉败于晋将牵弘,李勖率军无功而返,同徐存皆被吴主诛杀。
建衡二年九月,吴宗室前将军、夏口督孙秀领家眷数百人投晋。司马炎拜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礼遇备至。
吴建衡三年春正月,孙皓亲率大军从牛渚西进伐晋,无功而返。西苑据说有凤凰云集,于是次年改元凤皇元年。秋八月,西陵督步阐据城降晋。
孙皓遣乐乡都督陆抗伐步阐,收复西陵,将步阐与同谋夷灭三族,击退羊祜五万大军,围歼晋将杨肇三万援军。孙皓大喜,任命陆抗为大司马。
凤皇三年秋七月,大司马陆抗病逝,孙皓将陆抗兵马一分为五,交其五子分别统领。
镜头转换,按下东吴,复说西晋。
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武帝司马炎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时有吴国童谣唱道: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羊祜闻听此谣,暗道:此谓伐吴必是水军成功。应谣首将,必是名唤阿童者。
此后正逢益州刺史王濬被召任大司农,其小字便名“阿童”。羊祜发现王濬之才可当重任,而其小字又应童谣之言,于是极力荐于朝廷。
晋武帝欣纳其谏,即命王濬为龙骧将军,在江州监造战船,训练水兵,以备伐吴。
次年,江东又有传言:吴国将败,军从南始;灭吴国者,将是公孙。
孙皓听到传言,命将众臣及士卒中凡姓公孙者,皆都流放广州。复诏命合浦太守修允,迁为桂林太守。修允奉诏欲行,因疾病滞留广州,不久病死。
修允既死,麾下部曲都郭马反叛,与部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合聚人众,攻杀广州督虞授。于是自称安南将军,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
吴主孙皓闻说郭马叛乱,大为恐惧道:此天亡我也。
于是紧急下诏:任命军师张悌任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任司徒;执金吾滕修任司空,转为镇南将军,假节,领广州牧,率万人从东道讨伐郭马。
滕修引兵南下,与郭马部将王族遇于始兴,战之未胜。郭马势盛,攻杀南海太守刘略,放逐广州刺史徐旗。
孙皓闻说滕修久战不胜,又遣徐陵督陶浚领七千人从西道南征;复令交州牧陶璜率领合浦、郁林诸郡之军,与陶浚一起讨伐郭马。由此江南大乱,多年战乱不息,分崩离析。
晋咸宁四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司马炎闻报痛哭,泪水流到鬓须上,尽结为冰。荆州百姓听闻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就连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晋太康元年正月,武帝下达诏命:安东将军王浑率十万大军向横江进军;参军陈慎等率部攻击寻阳;殄吴将军李纯率军向高望城,进攻吴军俞恭部。
二十五日,李纯占领高望城,击破俞恭军,推进至横江以东。与此同时,参军陈慎军攻取阳濑乡,大败吴牙门将孔忠。吴国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率部降于晋军。
初战告捷,由此拉开灭吴之战序幕。
冬十一月,晋武帝诏令大举伐吴,兵分六路:命贾充为大都督,统率众军。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分统六路军马。司马伷向涂中,王浑、周浚向牛渚,王戎向武昌,胡奋向夏口,杜预向江陵,王濬、唐彬浮江东下。
诸将领命,六军齐发。王濬、唐彬所到之地,无不土崩瓦解,东吴少能抵御者。杜预斩杀吴江陵督伍延,王浑斩吴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晋军所到之处,吴人望风归降。
孙皓见晋军大举而进,急召陶浚从武昌回,问有何策退敌。
陶浚答道:王濬所率蜀国船小,难经大浪。陛下只需给我二万兵,乘大船以战足矣。
孙皓即大集水军,授予陶浚假节钺,令来日出兵敌晋。不料当日夜间,所有吴军将士皆逃降北军,只剩空营。至此武昌以西,再无吴兵防守。
晋将王濬顺流将至,司马伷、王浑皆近边境。
孙皓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之计,分遣使节奉书于王濬、司马伷、王浑等,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分裂。
使者先把印玺送给司马伷,又向王浑呈递降书。王浑欲独占灭吴大功,闻报王濬此时正挥军直进,便派使者至江边大营传令,命其暂停进军。
王濬不理,借口风大无法停船,统率水陆八万之众,扯起风帆,直冲建业而来。
孙皓见此,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便下罪己诏,昭告群臣:寡人不德,愧对先帝,居位多年,政教凶暴,致民久困。终天命归于有道,社稷倾覆,宗庙无主,愧如山积,并无他责。卜其折鼎,诗作讥讽。孤拒谏计短,虑事迁延。信小人而酷虐漫延,害忠臣乃昏庸不察。自寻死路而愧对诸公,大事不成且覆水难收。今大晋平治四海,致力于选拔贤才,乃诸公展现才华之机也。管仲为仇而得桓公之用,良平弃楚入为汉臣三公;舍乱择治,不谓不忠。勿因改朝,因而丧志。嘉勖休尚,爱敬动静。孤何言哉?投笔于庭!
众臣闻诏,无不大哭,更无良谋救国。
字幕:吴天纪四年三月壬寅日,王濬大军先至建业,舟船云集江上,三面围困都城。
孙皓无力以抗,遂听从胡冲之谏,仿效刘禅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率太子孙瑾等二十一人,至王濬营门请降。
王濬受璧焚榇,将孙皓送到晋都洛阳。武帝司马炎接见孙皓,赐号为归命侯。
孙吴至此灭亡。自孙权黄龙元年称帝,至孙皓降晋,计国祚五十一年。
镜头转换,京师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改元太康元年,大封功臣,赏赐三军。因贾充为六路总督,武帝以其功高盖世,便令群臣计议,应封其何爵为宜。
当时朝中尽为贾充党羽,齐颂其平蜀灭吴大功,论功应封相国,并掌大将军事。
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刚直守正者,因皆恶贾充为人,便都不发一言。
贾充因屡次反对攻吴而惧,哪里还敢当众叙功?见众心腹党羽谀词如潮,愈加不安。武帝司马炎见状,心中明白,于是诏命贾充任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
太康三年四月,贾充病逝,终年六十六岁。武帝谥为武公,追赠太宰,大加赏赐家人,葬礼依从霍光和司马孚形式,更拨给一顷墓地。
封罢平吴功臣,司马炎便令心腹人四出,打听诸葛家族行踪。心腹人数日后回奏:
序按诸葛氏家族,始于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传至东汉泰山郡丞诸葛珪,生三子:长为诸葛瑾,官至东吴大将军,其后皆因诸葛恪被灭族,再无遗留;次为诸葛亮,蜀汉丞相,封武侯,子孙皆战死于绵竹,再无遗留;三为诸葛均,蜀汉长水校尉,有子诸葛望,于武侯死后携家而走,不至所终。诸葛珪有弟诸葛玄,原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后为刘表属吏。玄生一子名为诸葛诞,曹魏征东大将军,因淮南之叛而灭族。有一子诸葛靓逃至东吴,封左将军,吴亡后不知所踪。另有一女,因嫁与琅琊王司马伷为妃,故未见诛。
司马炎听罢,点头嗟叹不止,重赏心腹使去。自思诸葛靓逃走不知所踪,必在其姐丈司马伷家躲藏,于是只带几个侍者,微服至琅琊王府。
诸葛靓果然就在姐家,忽闻天子驾到,急逃至厕中而避,暗道:司马炎未必是来寻我。且其乃九五至尊,总不成会找到茅厕里来。我便在此等其离去,始终不肯露面便了。
琅琊王见天子司马炎忽至,急率王妃及诸子接驾,请至中堂,以君臣之礼参拜。
司马炎并不说明来意,稳坐堂中,令侍从潜行搜索阖府。
便有琅琊王府家人遂以实情相告,侍从继而回报武帝,说诸葛靓躲于厕中。
司马炎遂亲至厕,执诸葛靓其手道:卿不记幼时交情耶?何避而不见?
诸葛靓掩泣道:亡国之臣,未能漆身毁面,今被陛下识出,实在愧恨万分。
于是同至正堂,以兄弟之礼相见。
司马炎暗道:你倒与我平辈论礼!若从我生父刘康论起,少帝刘辩便是曾伯祖;武侯是你堂伯,你便是我叔祖辈矣。既不愿以君臣大礼拜我,咱们便两下扯平了罢。
当即便欲召诸葛靓入朝,拜为侍中。诸葛靓拒不接受,司马炎也便不再强迫,即赐免死金牌,又厚赏金银,使其回山东老家,安度余生。
诸葛靓回到家乡,因司马家与己有杀父之仇,故而终身不向西而坐。
这一日,忽有人从荆南来,携至锦盒一只,说是武陵郡桃花源中故人所遗,代为转赠。诸葛靓开盒视之,却见是五枚金牌,各刻“卧龙令”三字。
司马炎还宫升朝,为酬劳司马氏灭曹复刘之功,遂大封司马家族诸子弟为王,使其以郡为国,各置军士,拱卫中央。又封诸王重职,各掌实权。
晋武帝诏命:汝南王司马亮为大都督,都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楚王司马玮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赵王司马伦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汉中;齐王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徐州;成都王司马颖为镇北大将军,镇邺城;河间王司马颙为平西将军,镇关中;长沙王司马乂和东海王司马越,任职朝廷。
诸王由此各掌封国军政大权,为此后八王之乱张本。
封罢诸王,又命发展经济,与民休息,蓄养国力。因颁行户调式,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严禁私募佃客。招募原吴、蜀人民充实北方,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矫以仁俭,不能自存者赐谷每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
于是天下一统,歌舞升平,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晋武帝因长子司马轨早死,其他诸子年幼,遂使杨皇后所生司马衷嗣位,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司马衷性鲁钝,卫瓘与和峤力劝武帝废之,然司马炎奉伯祖孔明之卧龙令,身负传承汉室重命,深恐身后皇位落于司马氏族系,更因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幼而聪敏,似有君主之资,故因爱其孙,终不废乃父储君。
画外音:刘琰一心只为刘氏江山,但司马衷并非守器之才,由此乱源已成。太熙元年,武帝司马炎驾崩,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峻阳陵。以后故事,请看《两晋篇》。(全集完)
片尾后记
晋太康年间,山东青州。
诸葛靓隐居在山东琅琊老家,眼见天下大乱将至,遂选一个风和日丽季节,趁着飒爽秋风,携家人自渤海国出海,乘一艘大船,向东泛海而去。漂泊旬月,沿海岸而行,打渔为乐,居无定止。这一日航行至灵山东北海上,见有一岛,林木峻秀,别样景色,自与中原不同。便令泊住船只,令家人在海滩上稍憩,不得远离大船;自与水手前去岛上寻找淡水,再找本地土人购置些食物。到了集市之上,经过打听,土人报说此地海湾名叫鼓子洋,岛上有山,名百岁山,山上有谷,名五老谷,谷中有一种耐冬花,其初开时为粉红色,转至深红而凋谢,却结绿桃,历百日而桃绽,复开白色花朵满树,不晒自干,抽之成丝连绵不绝——名曰“棉花”,其树高三丈,双手合围粗细。诸葛靓大奇,于是令水手自去打水购物,与二从者徒步上山,果见有一阔大山谷,谷中花树盛放,正如土人所述,一字不差。
诸葛靓见谷中并无一人,因为好奇,于是令二仆前往谷中,摘取棉花,打作一个大包,即回泊船之处。见水手已回,于是下令开船,继续航海。船行未远,忽见对面一个老者自驾小舟而来,穿着芒鞋道袍,便如神仙中人。老人见诸葛靓等人服饰,于是问道:“列位来自中原么?今乃何朝何代?”诸葛靓如实答之。老人忽见船上包裹中露出棉花,随即呵斥道:“此非世间俗物,乃某育之与人抵御严寒者,未到传于中土之时,可速弃之。”又道:“齐国即墨有道学先生胡峄阳者,可替我问候——某乃颖川徐元直也。”说毕连人带船不见。诸葛靓惊疑非常,于是令船返航。海上忽起大风,大船将覆,直到所摘耐冬花包裹被卷落海中,大风方止。诸葛靓急令家人检查行李时,却忽然发觉,那五支卧龙令牌,亦皆不见。
诸葛靓泊舟之地,果然唤作鼓子洋。因海岸多礁,其礁中有孔隙相连,每到涨朝之时,水击石礁,其响如战鼓,故此名之。岛上有山,名百岁山者,是因山中居者皆能寿至百岁以上,且体健身轻,至死不生病患,故名。山上有谷,名五老谷者,因有五老来此避八王之乱,以种植耐冬花、修行道学为遣,皆为不世高人也。此五老者,乃伏龙先生徐元直——便是那驾舟老者;兵家掌门左慈仙师;鬼谷派掌门史子眇;骊山门老母貂蝉;五斗米道第四代天师张富——乃汉中张鲁之子也。此五老及其门人弟子,均居于此谷之中,每日修炼各门派道术,不与世间接触。至于那五枚卧龙令,也是徐元直拿去,使与伏龙令合六为一,后于五胡乱华之时再度出世,彼时却又唤作“羌胡令”,以助前秦丞相王猛统一中原所用也。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终未前来此岛与五老修仙,后于定军山坐化,唐妃从之。自有传人龙吟、观鸣等将其夫妇遗体安葬于墓中,终代棺中偶像,替了真人,了结此生夙缘。
晋武帝泰始年间,有张鲁门徒陈瑞在蜀中传播五斗米道,徒众以千百数。惠帝永宁元年,李特在青城山五斗米道首范长生支持下,率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郡流民数万人,在益州绵竹起事。义军大败西晋官军,进围成都。惠帝太安二年,李特阵亡,其子李雄继起,于次年攻下成都,自称成都王,又次年改称皇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成汉政权据蜀中凡历六世,共四十七年,又与刘备入蜀自封益州牧,至后主刘禅降魏时间一致,亦为四十七年。蜀汉国祚乃是上天定数,宁不信乎!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211333.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