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出任兵部尚书


小说:东坡往事  作者:耕文轩主人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东坡往事 http://www.81ht.com/read/208252.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东坡镇维扬,幕下皆奇豪。”这是《冷斋夜话》卷七《东坡留戒公长老住石塔》诗中的评价。
  《冷斋夜话》这部诗论著作,共十卷。为北宋僧人惠洪(1071-1128所)著,是此书体例介于笔记与诗话之间,但以论诗为主。论诗多称引元佑诸人,以苏东坡、黄庭坚为最,书中多通过引述诗句提出并阐述一些诗歌理论。
  据说,当时石塔长老遣侍者投牒,求解院。东坡问:长老欲何往?对曰:归西湖旧庐。即令出,别候旨挥。东坡于是将僚佐同至石塔,令击鼓,大众聚观,袖中出疏,使晁无咎读之,即留疏。
  慧洪评论道:予谓戒公类杜子美黄四娘耳,东坡妙观逸想,讬之以为此文,遂与百世俱传也。
  同年晁端彦以右司郎中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任满,将赴阙,东坡作诗回忆了二人自嘉佑年间一同受知于欧阳文忠公时的往事,为之送行。恰好这几天是其子晁补之的生日,太夫人无咎母杨氏置酒留东坡,东坡先生又作了小诗为贺。
  老朋友、池州守王琦(字文玉)卒,苏东坡为之写了挽词。同时,又为恩师张方平老先生作了祭文曰:今公永归,我留淮海。寓辞千里,濡袂有漼。
  程筠(字德林)赴真州任,东坡作诗送行后,给孔平仲(字毅父)写信,说在自己扬州“吏事清暇”,只是常以“积欠为忧”,好在“此间去公咫尺耳”。
  接下来,苏东坡接连向朝廷上了五道劄子。
  首先是请求罢去真州、扬州、楚州以及泗州的中转仓库斗子仓法,并请求允许扬州中转仓库依旧保留四十个斗子的名额,以防止斗子们离职逃走。再就是乞请停止发放酒务盐官们年终核算利税增加额算清之后的一二成奖金,认为自祖宗开国以来从没有这样的赏格,有辱朝廷斯文。此举得到了朝廷的允准。
  其次就是上书宰相吕大防,说自从自己来到淮南地界两三年来,诸郡税务刻急日甚,行路咨怨,商贾几于不行。扬州更是依例允许酒税监官分请增剩赏钱,这些都是元丰中一小人的建议,目的是增加这些人的收入,好让他们努力地征税。东坡认为此举“羞污士风,莫此为甚”。
  最后,东坡先生还乞请“发运使岁课,当以到京之为额,不当以起发之数为额也”,想让朝廷立法,今后发运司岁运额斛,计到京欠折分厘,以定殿罚,则发运使自然竭力点检。即责以亏赢而为之责罚。盖由于纲运欠折严重之故,这一上书是对七月二十七日上状的补充。
  至于扬州公使钱的短缺,东坡先生上书朝廷除阐明了扬州的的交通地位、繁华程度、更换知州之勤的客观原因外,还具体给出了不增加朝廷支出而是从省官的醋务钱中划拨的办法,来解决扬州公使钱短缺的问题。
  这些公事办完之后,虽然大部分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但是作为一名从皇帝身边下来的京官,苏东坡自觉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回过神来,东坡看到赵令畤寄来的奇茗与黄庭坚、米芾等人的来简,他一一进行了答复。
  不多时,朝廷的除命下达:苏东坡以兵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除兼侍读。刚在扬州步入正轨的东坡先生,连忙上了辞免乞外状,但朝廷不允。
  在扬州任仅有几个月,就又要返回京师任职。这期间,元净(辩才)于前年九月间无疾而终,吴越之人求东坡先生志其塔,东坡先生曾致简弟弟子由,将这一任务拜托给他完成。他告诉吴越的使者,“吾固知师矣。予弟子由,虽未尝识师,而其知师不在吾后,吾为汝请”。
  在扬州时,许安仁(字仲山)曾从东坡先生学过作诗。
  东坡教给小许的方法是:熟读《毛诗·国风》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小许后来的门生起初以为东坡此语太过笼统,直到自己年齿益长,乃知东坡先生之善诱也!晁补之举荐从弟晁咏之于东坡先生,见到小晁的诗文后,东坡认为咏之为奇才,黄庭坚更是将晁咏之的字改为“叔予”。
  扬州蜀冈的大明寺,此处的溪水清澈无比,当地造出的纸张令的先生十分满意。他觉得蜀冈的纸,坚白可爱,甚至可与成都浣花溪一带造的纸相媲美。
  离开扬州前,徐州教授何去非来简,东坡先生答简以徐州有何去非当地士子之幸。
  离开扬州后,在宜兴县张渚镇林溪道中,遇到了故人张希元之子、宜兴令张堂,东坡先生还为之作了篇记文。在都梁山途中,见到了盱眙秀才杜舆(字子师)。应舆之请,东坡授以种松之法。
  种植松树是东坡先生早年引以为傲的独门绝技之一。具体做法是:在每年的十月以后,冬至之前松实结熟而未落,折取,并萼收入竹器中至春初,取实入荒茅地中,得春雨自生。松性至坚悍,始生至脆弱,多畏日与牛羊,故须荒茅地,以茅阴障日,须护以棘。五年后,乃可洗其下枝。七年后,乃可去其细密者。
  行至宿州与泗州一带的途中时,偶遇徐州的道士张天骥。他乡遇故知,苏东坡与张道士还诗词唱和了一番方罢。
  过宿州时,听说该州要把灵璧镇改为灵璧县,衙门已在建造中。东坡先生经过审查得知,原本是当地的有权有势人家为了增设机构,才妄加陈请的。那些富户自称置县所需的钱财由他们自行承担,宿州知州周秩奏上去之后,致使朝廷也相信了他们,同意了县的请求。
  苏东坡调查得知,这都是当地豪民靳琮等人的私自算计,只是因为他们的许多园子与宅院都在城外。灵璧镇离周边的县衙均在百里上下,不算太远,同时灵璧镇到符离县衙都是水路,很是便捷,根本就不需要设县。况且置县所需的钱物那些豪民根本无力筹集,最终还是会压在了贫苦百姓的头上。
  作为扬州的下辖之地,同时撤镇改县又属兵部所管辖,苏东坡上奏说,衙门开建就开建了,而向外拓城的工程需要立即停止。朝廷预支的一万贯钱,用于衙门等设施的建设所需,不够则由朝廷补齐。而那些没有交钱的民户,乞请给予免除。
  到了南都,祭奠了恩师张方平,刚好为张公所作的《张文定公墓志铭》已经撰写完毕。好朋友王定国本来因子由的举荐除知宿州,但不到一个月即被安鼎攻击而罢任,仍管勾太平观,所以仍留在南都。重九之日,东坡先生与定国相聚于宋,二人赋诗唱和,好不快活。上次在徐州的重九之会,距今已有十五年了!如今的东坡先生人老体衰,“心形俱悴”,而老朋友王定国由于学道有得,百念灰冷,反而变得“颜愈壮”。
  到了京郊,子由奉诏来迎,东坡先生还是按照惯例先给弟弟寄了诗文。到京师后,苏东坡仍是没有常住的念头,于是就还暂居于兴国浴室东堂。
  等到接任兵部尚书兼侍读任后,朝廷又诏赐封衣金带马。当时的兵部侍郎叫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此人认为苏东坡“尚气好辩”,不宜重用。还好杜纯的大女婿为晁补之,小晁深知老师的为人,也知道东坡先生根本就不想出任什么兵部尚书,所以就给他的老岳父致简作了解释。
  工作交接之后,东坡先生给赵令畤致了简,又与直集贤院兼侍读吴安诗(字传正)皇帝子孙的读书处——资善堂。此时,乔执中出任了中书舍人,晁补之为著作郎,在东坡先生兄弟俩的举荐下,知通利军的林豫被擢用。
  林豫,字顺之,福建莆田兴化军仙游人(今龙华镇象运村),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尝知通利军,与东坡兄弟交善。历知保德、广信、邵武军及邢、邵、鄜、冀州凡七任,所至有惠政。后因苏东坡之举荐,入元祐党籍,有《笔铎草录》传世。
  林豫一生为官,少有闲暇。但他博识好学,一有空余便阅览群书,提笔写作。他为人忠直,从不因荣辱而迁变。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东坡兄弟遭权贵排挤,被贬出京,流放岭南雷州、惠州一带。林豫不避株连之嫌,慨然为二苏摆酒饯行,并题词赠勉。此举即遭当朝宰相章惇所忌恨,不久就被降为内藏副使,但他并不怨悔。
  东坡先生重返京师后,再次举荐赵令畤,其时赵令畤从扬州来京,与东坡邂逅于启圣僧舍。东坡自己亦处于“还朝如梦中,双阙眩金碧。复穿鹓鹭行,强寄麋鹿迹。”的状态,他与晁补之时常谈诗论画,尝书《鱼枕冠颂》、《李潭马图》赠晁补之,晁补之还将自己的从叔晁端仁引荐给东坡先生。
  南郊郊祀中,苏东坡从驾景灵宫,与时任户部尚书钱勰(字穆父)、户部侍郎的蒋之奇(字颖叔)、工部侍郎王钦臣(字仲至)等诗词唱和。随后,以石砚屏赠中书侍郎范百禄(字子功),以涵星砚赠侍讲范祖禹(字淳夫)。
  接着,东坡先生又连上三道劄子。
  一是再论李直方颍州的捕贼功效,乞推恩;二是就最近开始推行的征收五谷力胜税钱,东坡认为此举不利于商业的正常流通,要求废止。三是作为卤簙使,东坡发现皇上及太皇太后还在太庙里斋宿,而后宫车驾中有十余辆大红色的车子,张着红盖却在乾明寺前抢道乱行,东坡当即在车上就拟了劄子,准备上奏朝廷痛斥这种乱象。
  这些劄子奏上去之后,头两件事没有了下文,而有关皇家排面的第三件事却顺利地解决了。
  关于这第三件事,东坡的学生李方叔后来是这样记载的:
  东坡先生不惟文章可以盖代,而政事忠亮,风节凛凛,过人甚远。
  元祐七年,上祀南郊,公以兵部尚书为卤簙使。上因太庙宿斋行礼毕,将至青城,仪卫甚肃。五使乘车至景灵宫东棂辕门外,忽见有赭伞覆犊车并青盖犊车百许两冲突而来。
  东坡呼御营巡检使立于车前,曰:西来谁何敢尔乱行?
  曰:皇后并某国太夫人(国婆婆,乃上之乳母)、国大长公主也!
  东坡曰:可以状来。
  比至青城,论依仗使,御史中丞李端伯之纯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闻。李以中宫不敢言。
  坡曰:某自奏之。
  即于青城上疏皇帝曰:臣备员五使,窃见二圣寅畏只慎,昭事天地,敬奉宗祧,内中犊车冲突卤簙,公然乱行,恐累二圣所以明祀之意,谨弹劾以闻。
  上欣然开纳。
  旧例,明日法驾回,中宫当迎于朱雀门下,是时因疏,明日中宫亦不复出。
  次日,郊祀完成。
  苏东坡上了郊祀庆成诗文与表文后,又上奏皇帝说此次南郊亲祀深得民心,老百姓亲眼目睹了圣上的龙颜后欢欣鼓舞,有人甚至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东坡往事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208252.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