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U2:洒家这辈子值了(感谢犁在剑走之后打赏的盟主!)


小说: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走进不科学 http://www.81ht.com/read/196157.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数分钟后。
  看着刚刚被从地上扶起、脸上痛得疯狂龇牙咧嘴的徐云,钱五师忍不住关切的问道:
  “韩立同志,你真的没事吗?”
  “要不要我现在就去联系职工医院,让林宇医生或者彩虹同志过来给你瞧瞧?”
  “.”
  听闻此言。
  轮椅上的徐云原本痛的眼泪都快崩出来了,整个人还是飞快的摇起了头:
  “钱主任,不用了,不用了,我真没啥事儿。”
  “您瞧,我跪下.咳咳,磕下去的膝盖刚好没受过伤,是块健全的骨头。”
  “嘶痛是痛了点,但这都是硬伤,缓缓就没事儿了。”
  钱五师见状依旧有些不放心,亲自弯下身子观察了几眼。
  等确定徐云的膝盖处确实没什么伤口后。
  他方才沉吟片刻,勉强同意了徐云留在现场的想法:
  “好吧,那就先不联系医院那边。”
  “不过韩立同志,你一旦有什么地方不舒服,请务必不要强忍着,一定要说出来,懂吗?”
  不夸张的说。
  目前徐云的重要程度堪称国宝,甚至还要超过滚滚一截——如果说徐云是个木乃伊,那么他的珍稀度就相当于是埃及的拉美西斯三世.
  哦,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也有可能
  说完这些。
  钱五师又忍不住看了眼徐云,面色古怪的问道:
  “话说韩立同志,你这轮椅坐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会摔下去呢?”
  “.您别说了。”
  徐云苦笑的摇了摇头,如同祥林嫂附体般目无焦距的说道:
  “我这是活该,我真傻,真的.”
  徐云的这番话可不是自嘲。
  他是感觉自己真的傻。
  221基地、
  圆脸中年人、
  数算小组、
  绰号‘大于’、
  加上眼下的时间点
  这些关键词摆在面前的情况下,徐云居然还没意识到这位大于的真实身份
  那他这摔的真的就是活该了。
  这可是于敏啊
  在徐云来的后世。
  有一种说法在网络上一直都比较有市场:
  华夏的本土物理学界没出过巨佬,而数学界比物理学界还要惨。
  这句话其实并不正确。
  例如在眼下这个时代,华夏便出现了一位数学和物理的双重奇才。
  他便是于敏。
  也就是传说中的.
  华夏氢弹之父!
  于敏的一生如果用网络的描述,可以汇总成这样一句话:
  他就是华夏建国后应劫之时,国运所聚而生的天赐之子。
  于敏是津门市芦台镇人,当年在北大物理系上学,从头到尾都只接受了国内的相关教育。
  毕业后。
  于敏加入了刚成立的华夏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式开启了他那比开挂还离谱的人生。
  他先是和北大的杨立铭教授一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
  这部作品影响之深远,直到2023年都依旧有很多核理论专业在原封不动的用这本书做教学.
  接着在核武器研发过程中。
  于敏临危受命,承担起了氢弹研究。
  要知道。
  与原子弹不同。
  原子弹的制造虽然比较困难,但当初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数据可以参考的,算是多少有迹可循。
  例如链式反应的明面公式并不是什么秘密,难的是细化的推导。
  但氢弹却不一样。
  当时的氢弹没有任何资料——一个英文字母都没有。
  所以于敏的难度开局就是地狱的。
  举个例子。
  现在在这里告诉各位读者老爷一个情报:
  帅逼哟,世界上有一个东西叫做氢弹,原理大致是核聚变,也就是高温下原子核拧到一起释放能量。
  嗯,条件就这么多——然后让你去把这玩意儿搞出来吧。
  离谱的是
  于敏居然同意了。
  更离谱的是,于敏最后tmd真在这种情况下把氢弹搞出来了
  研过氢弹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现在的氢弹只有两种构型。
  一种是泰勒·乌拉姆.也就是t-u构型。
  另一种就是于敏构型。
  当然了。
  以上两种构型从未有人见过真正的数据,没有任何国家公开过有关氢弹的任何原理。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那就是海对面的第一枚氢弹试验装置足足有80多吨,第一枚可投掷氢弹重达21吨。
  基本也就是海对面才有飞机运得动。
  而兔子们的第一枚氢弹猜猜多重?
  答案是只有1吨。
  而且当时兔子们的第一次氢弹试验,就敢用空投直接实现小型化。
  光是这一点。
  就足以证明兔子们的原理和海对面的截然不同。
  在2014年。
  于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不过他能获得这个奖,不是他的荣幸,而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幸。
  于敏隐姓埋名数十载,带领团队为华夏的核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但让新华夏摆脱了核讹诈的阴霾,更让华夏人有能力自己制造先进的核武器,立下了可谓不世之功。
  但是这一切,直到他72岁时才被世人知晓。
  对了。
  顺带一提。
  在地球最好的二战大战略模拟游戏钢铁雄心2里。
  如果你成功统一华夏之后,你面对的依然是核科技能力贫弱的神州大陆。
  此时的海对面核武科技组拥有奥本海默、
  德国科技组有海森堡、
  甚至霓虹都有仁科芳雄。
  那么华夏有谁呢?
  p社告诉了所有人一个答案:
  于敏。
  而按照时间来算。
  此时的于敏正处于一个相对【待业】的状态:
  他不久前被调到了轻核组,但是要直到今年11月才会正式被钱秉穹谈话受命。
  因此在这期间。
  于敏便在基地的数算组打起了临时工。
  没错。
  数算组,而不是其他物理组。
  于敏的数算能力有多强呢?
  在他读书的时候,北大曾经组织了一场数学考试。
  当时物理系的学生平均考了20分,数学系的尖子生勉强考了60分,于敏则考了100分——这是真事儿,记在了北大校友录官网。
  这些信息其实徐云都知道,毕竟于敏在整个核武器研究过程中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奈何知道是一回事。
  能意识到则是另一回事。
  于是乎。
  在于敏爆出身份后,毫无防备的徐云被‘大于’这么一惊。
  便如同王朗一般落下了马.咳咳,落下了轮椅。
  同时在回过神的刹那。
  徐云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并不是哪儿有没有骨折,而是自己跪的姿势标不标准
  毕竟这位可是真大佬,给跪一点儿都不寒碜。
  “.”
  过了片刻。
  徐云深吸一口气,转过头,对面前的于敏说道:
  “大大于同志是吧,你的推导我看完了,确实非常精妙合理。”
  “非常感谢你的提示,如此一来,咱们的方程拟合就可以继续了。”
  听到徐云的这番话。
  大于有些腼腆的挠了挠头发,依稀可见后来那位谦和老者的影子:
  “能帮上忙就好,能帮上忙就好。”
  “其实韩立同志,不瞒你说。”
  “在看到你设计的那台气象多普勒雷达后,我就一直想着能和你认识认识呢——它的原理实在是太精妙了。”
  “所以如果今后有机会的话,我能向你请教几个问题吗?——放心,我每次到饭点前就走,绝不会你一顿蹭饭的。”
  听到请教二字。
  徐云霎时间就如同触电般浑身一激灵,头皮发麻的摆起了手:
  “请教不敢当,大于同志,你的数学水平可比我要强多了。”
  “如果你不介意,咱们接下来正常讨论就好,说不定还是我向你请教问题呢.”
  开玩笑。
  别说徐云了。
  即便是2023年的华夏科研界,也没多少人能当得起于敏的请教——这还是考虑到杨老王老这些功勋之辈的情况。
  如果抛开这些单讲学术能力,恐怕只能在b乎上找到那种人了。
  毕竟这位可是能在脑海中模拟核爆的究极大挂壁.
  而另一边。
  看着徐云从未有过的局促反应。
  钱五师不由再扫了眼一旁的于敏,脸上露出了些许若有所思的神色
  随后徐云又和于敏强行拉扯了一番,最终总算是说服了这位大佬,以一个相对平等的姿态进行起了下一步。
  几分钟后。
  徐云和于敏再次回归原位,钱五师也去一旁继续起了自己的推导。
  “大于同志,既然解决了截面态表达,那么下来就应该进行拟合流场数值计算了。”
  徐云拿着笔思索片刻,对于敏说道:
  “大于同志,这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吗?”
  于敏在生活上的性格比较谦逊,不过眼下涉及到了技术讨论,他便没有藏拙了。
  只见于敏很快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参数:
  ma=0.729
  aoa=2.92°
  rec=6.5x106
  接着他吧嗒一声放下笔,将这张纸推到了徐云面前,说道:
  “韩立同志,这是我刚才自己计算出来的实验参数,要不你代入进去看看?”
  见此情形。
  徐云瞬间一脸问号:
  “???????”
  此时此刻。
  徐云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极强的吐槽欲:
  谁特么才是穿越者啊?
  要知道。
  自从synge在1949年发表了一篇标题名为《aerodynamicsymmetryofprojectiles》后,物理学界便开始了对气动参数在数学表达上的推导。
  也就是气动系数可以展开成级数表达的形式,通过截断高阶项保留低阶项使其能够变得工程实用起来。
  至于所谓的拟合。
  指的就是将级数展开的具体表达式也就是重要的是系数定下来。
  然后用状态量代入去求解未知状态的气动参数,算是一种高解的过程,非常复杂。
  上头这些用人话来描述就是
  先用一系列方程推导出另一个方程,然后对方程求解,得出最终xyz这三个变量的答案。
  而眼下的情况呢。
  就相当于第一步。
  也就是徐云好不容易推导出了另一个方程的表达式,开口询问起了于敏解这个方程式的思路。
  按照传统故事的发展。
  双方应该提出多种解方程的想法,然后逐一讨论它们的可行性,在讨论中彼此的关系也在缓慢增进。
  最后确定一个方向,合力开始求解。
  接着在一段时间后同时停笔,将答案轻轻推到对方面前,进行交换检验。
  最终发现答案完全一样,互相对视一眼,如同见到知己一般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此时此刻。
  于敏的做法却相当于嚷嚷了声讨论个der啊。
  然后把方程的几个解往桌上一甩,对徐云说了句你逆推验证一下吧。
  要是没错我就去打篮球了,别人都到球场了赶时间呢.
  ╯︵┻━┻!!!
  这tmd玩毛啊?
  自己这头连思路都没确定,于敏居然直接把答案拿了出来
  要知道。
  钱五师的那份实验报告此前算是国家绝密,由专人看护,哪怕是钱秉穹想要查阅都要事先申报才行。
  换而言之。
  于敏只可能在分组之后,才会第一次知道那份报告的存在,以及看到详细内容。
  而就在这短短的十多二十分钟内。
  他不但理清了具体思路,还列出了方程并且解出了答案。
  最后甚至还有时间在徐云边上看了会儿戏?
  这tmd不是挂是啥.
  不过想到于敏能够搞出于敏构型,这些事儿似乎也没那么难以接受?
  毕竟和于敏构型比起来,这种情况的难度还是要远远不如的。
  随后徐云又想到了海对面的u2。
  也不知道哪架u2会这么非酋.或者说欧皇,有幸能够死在如此多的通天代手里.
  真·这辈子值了。
  “.”
  又过了一会儿。
  徐云将自己内心的惊讶收起,把注意力重新投回了现实。
  毕竟惊讶归惊讶,该做的事儿还是得做的。
  于是很快。
  徐云便拿起笔,对于敏给出的三组数值进行了演算。
  在于敏给出的参数中。
  ma指的便是马赫数、
  aoa是攻角、
  rec则是
  临界雷诺数。
  其中雷诺数字如其意,是一种以雷诺命名的数值。
  当时雷诺根据大量的实验发现,由层流转变为湍流的转变过程非常复杂。
  这个过程不仅与流速v有关。
  而且还与流体密度p、粘滞系数μ和物体的某一特征长度d——例如管道直径、机翼宽度、处于流体中的球体半径等有关。
  最终他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引入一个无量纲的量pvd/μ。
  后人把这无量纲的参数命名为“雷诺数“。
  流体的流动状态由雷诺数决定,雷诺数小的时候是层流,雷诺数大时是湍流。
  也就是.
  流速越大,流过物体表面距离愈长,密度越大,层流边界层便愈容易变成湍流边界层。
  相反。
  倘若粘性越大,流动起来便愈稳定,愈不容易变成湍流边界层。
  接着很快。
  徐云便将这几个参数代入了方程里。
  “ma0.729aoa=2.92°rec=6.5x106”
  “那么自由来流参数就是288.15”
  “边界条件引用559章倒数第二个公式,可得通用参数是0.61”
  “最后代入收敛准则,表面压力分布是6.66632”
  “第一个式子对上了,截面间能量守恒,所以计算出来的l0应该是0.231。”
  写到这里。
  徐云便停下手中的笔,开始对照起了钱五师的表格。
  钱五师这份表格的实质样本来自海对面的弹道风洞,如今这个时代全球拥有弹道风洞的国家仅有三个,并且不包括华夏。
  这也是为什么这份资料会被列作如此高规格档案的原因。
  接着很快。
  徐云便在文件上找到了ma=0.7的对应l0数值。
  其赫然便是.
  0.229!
  毫无疑问。
  于敏拿出的这三个数值,确实是精确的解。
  徐云:
  “.”
  白活了.jpg。
  随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徐云这个小组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画风,交谈内容差不多是这样的:
  “大于,中等间隙b和c区要做个柯尔莫哥洛夫尺度能谱的笔算,所以得先计算一下耗散率.”
  “不用算了,17.63%,韩立同志你验算一下吧。”
  “.大于,波数由速度的所有大尺度分量累计而成的,v^k是速度的傅里叶系数,所以要进行多次放缩”
  “不用吧,韩立同志,我们只要假定对于任意固定的k,所有大于1/k的尺度的累计耗散当是2νΩk≤2νk,其中e→0,当ν→0时,Ωk就可以直接被算出来了喏,你看。”
  “那这个不规则的时速度场.”
  “这也简单,假设一个固壁对流体的剪应力,然后写出接触面积的乘积再导一导不就行了?”
  实话实说。
  从第一次穿越到现在。
  徐云头一次产生了一种怀疑人生的微妙情感:
  他仿佛化身成了那个被带飞着的土著,而身边的于敏才是那个穿越者。
  几乎只要徐云一提及思路。
  于敏便能迅速给出对应的答案,并且精准度很高很高,哪怕出了错也很快就能纠正过来。
  于是乎。
  在于敏的‘协助’下。
  徐云几乎不怎么费力,就顺利解决了自己所负责的问题。
  难怪那么多人喜欢躺赢,这种感觉是真的爽啊.
  在徐云小组完成计算任务十分钟后。
  钱五师亲自负责的背压比也有了结果。
  背压比。
  军圈或者航空航天的爱好者应该都知道。
  无论大型的航天液体火箭,还是一些现代的战术导弹,甚至现代化的第三代以后的战斗机。
  它们在开加力以后喷出的火舌.也就是尾焰,外观大多都是一节一节的。
  这是飞行器的发动机马力全开时,喷流速度超过音速的一种物理现象。
  这种现象专业上被叫做马赫盘或者马赫环,属于翻译上的出入,属于很常见的释义问题。
  它由尾喷流产生激波引起,在空气中形成连续的膨胀波和压缩波系。
  而这些胀波或者压缩波在数学上的计算推导,便与背压比有关。
  诚然。
  背压比这个概念常见于喷气式飞机的喷管,导弹领域.尤其是小型导弹考虑背压比的情况并不多。
  但别忘了。
  钱五师他们这次设计的导弹需要极其精细的气动结构,背压比则关乎超声速轴对称在现实情景的落位——具体方程此前已经提及过了。
  因此背压比的计算,便成为了一个很关键的一环。
  接着钱五师将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徐云于敏的成果并排放到面前,开始做起了汇总。
  “r/l=0.1v/l^3=0.02”
  “流场参数分布及前缘曲面激波间隔是0.4、2.6、2.9”
  “前体进气道的总收缩比为6.2,其中包含了前体压缩部分,进气道的总收缩比为5.2,内收缩比为1.6”
  “质量加权马赫数的分布在3.0左右,压升系数基本在20以上,总压恢复系数在攻角等于2°的时候最大,其余状态均接近0.6”
  钱五师的目光飞快在这些参数上掠过,细长带着老茧的右手飞快在演算纸上进行着勾画。
  每扫过一项参数。
  他的右手便会在五秒内画出对应的图形。
  这是他花了三十年时间积累下来的超常能力,若是没有点本事,钱五师怎么可能被海对面如此看重?
  如果说于敏是一台人型计算机。
  那么钱五师就是一台人型分析仪。
  每个参数从进入视网膜在后方成像的那一刻开始,便被钱五师的大脑进行了高速解析。
  看着钱五师快速在纸上跃动的笔尖。
  旁观的徐云心中,忽然又冒出了另一股情绪。
  这股情绪有些微妙。
  它并不是吐槽欲,也不是空灵的感动——徐云还没感性到那种地步。
  这股情绪怎么说呢
  聪明的同学应该都还记得。
  在过往的三个副本中,徐云都曾经组织过一轮甚至多轮的数学运算。
  例如小牛副本里。
  他和小牛推导过二项式的化简,讨论过无穷小的问题。
  在老苏副本中。
  他与贾宪等人一起计算过望远镜的参数,又在小赵夺位后找到了上百位精通数算的古人计算起了飞机的设计参数。
  在小麦副本里。
  徐云则和高斯、黎曼、狄利克雷等人一同计算了冥王星的轨道,一年后又计算出了神王星的轨迹。
  但无论是以上哪一次的计算。
  徐云不至于说是独自carry吧,但几乎都处在主导或者准确点说是指导性的地位。
  在这些过程中。
  徐云就像是1850副本中被奖励的玉玺一样,内心其实是有些孤独的。
  他的身边没有可以真正与他对上频率的同行者,哪怕是高斯黎曼和小麦也不行。
  可这一次却不一样。
  徐云虽然依旧指出了某些方向,但他的身边出现了可以跟上他思维甚至优化他思维的人。
  当这些人的身份加上【新华夏先辈】这个定语后
  徐云忽然发现自己身边有了些许温度,而不再是喧嚣的寒风与孤寂的星空。
  或许这就是.
  集体的力量?
  二十分钟后。
  一张线条简易但结构复杂的素描草图,赫然出现在了三人面前。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
  它通过流线追踪方法,从基于近似理论最小阻力轴对称体的流场中获得最小波阻锥导乘波体、
  乘波体激波呈现向外凸起的外锥特性,紧密贴合在三维进气道唇口前缘上。
  同时乘波体自身的乘波特性未受到置入其流场内部进气道的影响,激波紧贴前体侧缘;
  进气道自身的激波则呈现内锥特性,凹向内侧,且紧贴进气道前缘。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则通过与乘波体匹配的捕获型线,从轴对称曲面内锥流场中追踪获得。
  同时采用型面渐变技术获得隔离段出口为圆形的内压缩通道,流量捕获率可以达到0.99。
  用后世的术语来描述就是.
  【总压恢复系数和压升特性在较好范围内。】
  说实话。
  由于其他三个小组的成果还没汇总的缘故,这张草图的结构并不完整:
  它描绘出的只是导弹结合口的内外构造。
  但在钱五师这种专业人士的眼中。
  它便是一张极其精美的导弹初版设计图。
  只要【这样这样再那样】,它就能成为一枚真正的导弹。
  换而言之.
  导弹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解决了。
  呜呜呜——
  而就在钱五师画好设计图后不久。
  窗外便响起了急促的警报声。
  听闻此言。
  原本还在看着设计图的徐云,下意识便抬头看向了窗外,同时眉头微微一皱:
  “奇怪.这才几天啊,u2怎么又来了?”
  “没什么好奇怪的。”
  徐云话刚说完,他身边的钱五师便摆了摆手,无所谓道:
  “多半是因为某些人在首都那边找不着我,所以就急着来西北这儿看看了吧。”
  “类似的情况还挺常见的,上次我偷偷去浙省吃了次西湖醋鱼,u2就在西北绕了整整三天呢。”
  徐云顿时一愣。
  某些人找不着钱五师?
  不过很快。
  他便明白了钱五师的意思。
  是哦。
  从气象多普勒雷达出现开始。
  孙俊人、罗沛霖、王老.加之这次的钱五师,已经有多批‘援军’从首都来到了基地。
  这种阵容看起来相当豪华,但首都那边却会出现一个情况:
  他们家门口的脚夫、商贩或者面馆老板总之肯定有某些披着正经职业但不怀好意的人,发现他们每天要跟踪的目标不见了。
  这种情况下。
  海对面提高u2出航的频率,倒也合情合理。
  想到这里。
  钱五师忍不住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窗边。
  他先是看了眼窗外正在搬着被褥之类‘道具’遮掩雷达的副业队员,又抬头看了眼天空。
  他的目光仿佛透过基地上方湛蓝的天空,穿越了数千公里,看到了一架正在朝基地驶来的黑色侦察机:
  “抓紧时间多飞几次吧毕竟要不了多久,你们就永远不会有进入我们领空的机会了,永远.”
  注:
  大家要是手上还有月票就投点呗,要是能保持在月票钱五师,下个月成就点可以+1000,这本书应该就能上荣耀一星了。
  虽然现在荣耀一星有些烂大街,以至于一个黄金盟就能直接两星了,但真正不靠氪金上一星的书其实并不多,咱们这是实打实的一星勋章,所以求月票!
  另外感谢犁在剑走之后打赏的盟主!
  推一本朋友的书哈,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196157.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