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http://www.81ht.com/read/194614.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承顺三年十月下旬,大楚帝国召开御前参务会议,这一次的会议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大楚帝国治下的各行省辖区。
早期的时候,大楚帝国治下不过只有一个楚北,那个时候并没有设省,等到占据楚南后,大楚帝国才是陆续设行省。
从最开始的楚行北省、楚南行省,再到江西行省、安庐行省、再到江南行省、浙江行省、福建行省、广东行省、广西行省,除了这些已经实际控制的各行省外,大楚帝国还设立有尚未完全控制的各行省。
即川东行省、贵州行省、河南行省、陕西行省、江北行省,这四个行省都是属于大楚帝国控制了少数地方的地方,比如川东行省,只控制了夔州府东部的少数几個县而已。
贵州行省,则是只控制了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府。
陕西行省,则是只控制了部分汉中府东部区域以及西安府的东南部区域的几个县。
河南行省也一样,只控制了南阳府,而且就连南阳府东北角的叶县、舞阳等地,现在也在明廷,即左良玉控制当中。
江北行省,则是干脆只有扬州以东的少数几个镇子而已。
之所以在这些尚未完成实际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纯粹是为了后续工作的方便。
通过先行设立巡抚、布政使等机构,先行摸排当地的各种情况,进行情报搜集,人员拉拢等,然后等大军杀过去的时候,直接就可以接管当地的统治。
这一次的御前参务会议,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各行省的辖区范围,尤其是划分安庐行省、江南行省和江北行省、京师应天府之间的区域划分。
安庐行省,这个脱胎于明廷也刚设立没多久的安庐巡抚辖区,不过并不辖有河南、江西、湖广等地的区域,只包含原来南直隶的区域,即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广德州、安庆府、庐州府,这是一个横跨长江南北两岸的大行省,而且其内也有不少鱼米之乡的好地方,但是也有不少穷地方。
江南行省,则是统辖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虽然看似只有区区四个府,但实际上这是大楚帝国目前所有控制区里,人口最密集,钱粮最集中,税收贡献最大的一个区域。
江北行省,则是包括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凤阳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后续凤阳府这个区域过于庞大的府会被进行拆分成为若干个州府;这地方虽然大,但是因为淮河、黄河的缘故,多灾多难,农业条件很一般,但是有徐淮扬州的盐业支撑着,粮食虽然没多少,但是钱不少。
扬州、淮安清江浦,都是很出名繁华之地。
而这也是为什么罗志学把凤阳府和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归拢到一个行省缘故,就是为了进行平衡,得有富余的地方,也有穷地方,可以相互扶持发展。
最后则是京师应天府,大楚帝国攻占应天府后,并没有对这个地方进行改名,因为应天府这个名字,本来就很适合作为京师的,属于华夏传统王朝京师专用的名字。
历史上东掳入关,占据北直隶顺天府后,也没对顺天府改名,基本也是差不多一个意思。
但是,如果不是新王朝的京师或者陪都,那么一般就不会允许继续使用类似这种名字的府了,比如楚军攻占了承天府后,就把承天府恢复原名安陆府,因为这个承天府是明廷嘉靖的封地,所以才会升安陆州为承天府。
这显然和大楚帝国没啥关系,所以直接就改回原名安陆。
以后等大楚帝国杀入北直隶顺天府的时候,因为大楚帝国显然不太可能在这里设立什么陪都,这里更不是罗志学的起家之地,因此也会进行改名。
顺天、承天、应天这些特殊字眼的地名称呼,是不能乱用的。
大楚帝国攻占应天府后,继续沿用应天府这个词,以应天府为京师,而大楚帝国治下的应天府,其辖区和明朝时期没太大区别,但是把滁州、太平府、和州合并其中,大大扩大了应天府统辖的范围。
实际上,这虽然还称之为应天府,但称之为应天省,或者直隶省更准确一些。
而这也是应天府府尹,品级并不是传统府尹的正三品,而是从二品,和各省巡抚同一级别。
但是目前大楚帝国的应天府府尹夏温书,前些时候刚获得了太子少师的头衔,而这个头衔是正二品。
因此应天府的行政级别,其实和江南省一样,都是属于正二品的级别,虽然这个正二品只是虚衔,但不管怎么说,也要比寻常行省要高半级。
大体上,算是位于尚书之下,侍郎之上。
大楚帝国通过这一番操作后,把明廷时期的南直隶,分割为直隶应天府、安庐行省、江南行省、江北行省,也就是三省一府,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当地的控制力,同时又避免了某个省过于庞大。
敲定了南直隶的省区域划分后,罗志学还未雨绸缪,先设立了一个山东行省,为后续北伐做准备,当然了,现在连一点山东行省的地盘都没有,因此很多机构都是虚设,已经敲定下来的山东巡抚也是让农部右侍郎先兼任着……他要正式上任山东巡抚,那还得等明年北伐顺利,并且打到山东去再说。
但即便是兼职,也总算是有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进行各种准备工作,比如提前敲定各机构里的人员,等到正式设立巡抚衙门以及各州府衙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能够抽调适合的人员前往就职。
次日,罗志学还在御前参务会议里,对省级的行政机构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主要是明确了各省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的职权。
而大楚帝国的行省机构,和明廷那边不一样,其一把手是中央派出的巡抚,品级为从二品,布政使乃是二把手,品级为正三品,然后再设立从三品的左右参政,正四品的左右参议具体分管诸多事务。
其中的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之前的职权不够明确,掌管诸多事务的参政,权势不弱于布政使,但是一些没实际事务负责的参政,连知府都不如。
同时左右参议的品级太低,只有从四品,啥人也管不了……因为各省巡抚衙门下属的各厅,其厅长都已经是正四品了……各府知府也是正四品。你一个从四品的参议,也没办法分管诸多事务了。
既然无法分管事务,那么挂着这种协助巡抚处理事务的名头也就不太靠谱了。
而罗志学认为,一个萝卜一个坑,既然有了品级,拿了俸禄肯定得做事啊,得发挥出来实际的作用啊。
最后罗志学拍板,废除左右参议,左右参政;增设从三品的‘参政’,每省设四或五人,位于巡抚、布政使之下,分管或农桑粮储,或工商经济,或科举教化,或交通水利、或治安司法事。
如此,数个参政,布政使、巡抚,加起来大概七八个人构成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统管全省诸多行政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省督察院、省审判院、省税务厅属于独立机构,和巡抚衙门没啥关系……他们不归属巡抚管。
主要是督察院除了公诉外,主要工作就是监察百官,搞的就是反贪……审判院更不用说,审判案件也需要高度的独立性,所以这两个司法机构,属于上级机构自行管辖。
税务厅就更不用说了,人家税务部尚书可是参务大臣……连税务部左侍郎都是协办大臣。
各地的税務厅,也是級别高的很,各省税务厅的厅长都是正三品……也就比巡抚差一点。
而各省督察院的院长、审判院的院长,也都是正三品的品级。
一整个省的话,巡抚是最大,从二品,再过来是布政使以及四个独立机构的负责人,都是正三品,再过来是四五个参政,从三品。
再过来是巡抚衙门下的各厅厅长、各府知府,正四品。
上述正四品以上的官员,也就构成了大楚帝国治下各省的主要高级官员。
至于各省除了文官外的武将,这个和文官没啥關系,因为大楚帝国的巡抚可没有军事管辖权。
军方都是自行在各省设立有守备司令部,负责征兵,构建军民和谐关系等事务,同时也负责统辖当地的守备军或当地长期驻防在地方的二线正规军,负责弹压地方。
这个长期驻防地方的二线正规军,其实也是守备军里整编而来的。
大楚帝国陆军一直都是在持续对守备军进行改制。
毕竟守备军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当初搞这玩意,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大量的降兵,而不是真的指望他们能打仗……嗯,哪怕后来守備军的确是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发挥出来的作用和大楚帝国在他们身上投入的大量钱粮而言,性价格太低。
不管是罗志学还是陆军高层,都没想过让守备军长时期存在下去。
因此大楚帝国里的守备军,一直都是处于动态变化当中。
不断的接受降兵设立新的守备军,同时又不断的进行裁汰整编。
早期的时候,大楚帝国治下不过只有一个楚北,那个时候并没有设省,等到占据楚南后,大楚帝国才是陆续设行省。
从最开始的楚行北省、楚南行省,再到江西行省、安庐行省、再到江南行省、浙江行省、福建行省、广东行省、广西行省,除了这些已经实际控制的各行省外,大楚帝国还设立有尚未完全控制的各行省。
即川东行省、贵州行省、河南行省、陕西行省、江北行省,这四个行省都是属于大楚帝国控制了少数地方的地方,比如川东行省,只控制了夔州府东部的少数几個县而已。
贵州行省,则是只控制了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府。
陕西行省,则是只控制了部分汉中府东部区域以及西安府的东南部区域的几个县。
河南行省也一样,只控制了南阳府,而且就连南阳府东北角的叶县、舞阳等地,现在也在明廷,即左良玉控制当中。
江北行省,则是干脆只有扬州以东的少数几个镇子而已。
之所以在这些尚未完成实际控制的地区设立行省,纯粹是为了后续工作的方便。
通过先行设立巡抚、布政使等机构,先行摸排当地的各种情况,进行情报搜集,人员拉拢等,然后等大军杀过去的时候,直接就可以接管当地的统治。
这一次的御前参务会议,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各行省的辖区范围,尤其是划分安庐行省、江南行省和江北行省、京师应天府之间的区域划分。
安庐行省,这个脱胎于明廷也刚设立没多久的安庐巡抚辖区,不过并不辖有河南、江西、湖广等地的区域,只包含原来南直隶的区域,即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广德州、安庆府、庐州府,这是一个横跨长江南北两岸的大行省,而且其内也有不少鱼米之乡的好地方,但是也有不少穷地方。
江南行省,则是统辖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虽然看似只有区区四个府,但实际上这是大楚帝国目前所有控制区里,人口最密集,钱粮最集中,税收贡献最大的一个区域。
江北行省,则是包括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凤阳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后续凤阳府这个区域过于庞大的府会被进行拆分成为若干个州府;这地方虽然大,但是因为淮河、黄河的缘故,多灾多难,农业条件很一般,但是有徐淮扬州的盐业支撑着,粮食虽然没多少,但是钱不少。
扬州、淮安清江浦,都是很出名繁华之地。
而这也是为什么罗志学把凤阳府和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归拢到一个行省缘故,就是为了进行平衡,得有富余的地方,也有穷地方,可以相互扶持发展。
最后则是京师应天府,大楚帝国攻占应天府后,并没有对这个地方进行改名,因为应天府这个名字,本来就很适合作为京师的,属于华夏传统王朝京师专用的名字。
历史上东掳入关,占据北直隶顺天府后,也没对顺天府改名,基本也是差不多一个意思。
但是,如果不是新王朝的京师或者陪都,那么一般就不会允许继续使用类似这种名字的府了,比如楚军攻占了承天府后,就把承天府恢复原名安陆府,因为这个承天府是明廷嘉靖的封地,所以才会升安陆州为承天府。
这显然和大楚帝国没啥关系,所以直接就改回原名安陆。
以后等大楚帝国杀入北直隶顺天府的时候,因为大楚帝国显然不太可能在这里设立什么陪都,这里更不是罗志学的起家之地,因此也会进行改名。
顺天、承天、应天这些特殊字眼的地名称呼,是不能乱用的。
大楚帝国攻占应天府后,继续沿用应天府这个词,以应天府为京师,而大楚帝国治下的应天府,其辖区和明朝时期没太大区别,但是把滁州、太平府、和州合并其中,大大扩大了应天府统辖的范围。
实际上,这虽然还称之为应天府,但称之为应天省,或者直隶省更准确一些。
而这也是应天府府尹,品级并不是传统府尹的正三品,而是从二品,和各省巡抚同一级别。
但是目前大楚帝国的应天府府尹夏温书,前些时候刚获得了太子少师的头衔,而这个头衔是正二品。
因此应天府的行政级别,其实和江南省一样,都是属于正二品的级别,虽然这个正二品只是虚衔,但不管怎么说,也要比寻常行省要高半级。
大体上,算是位于尚书之下,侍郎之上。
大楚帝国通过这一番操作后,把明廷时期的南直隶,分割为直隶应天府、安庐行省、江南行省、江北行省,也就是三省一府,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当地的控制力,同时又避免了某个省过于庞大。
敲定了南直隶的省区域划分后,罗志学还未雨绸缪,先设立了一个山东行省,为后续北伐做准备,当然了,现在连一点山东行省的地盘都没有,因此很多机构都是虚设,已经敲定下来的山东巡抚也是让农部右侍郎先兼任着……他要正式上任山东巡抚,那还得等明年北伐顺利,并且打到山东去再说。
但即便是兼职,也总算是有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进行各种准备工作,比如提前敲定各机构里的人员,等到正式设立巡抚衙门以及各州府衙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能够抽调适合的人员前往就职。
次日,罗志学还在御前参务会议里,对省级的行政机构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主要是明确了各省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的职权。
而大楚帝国的行省机构,和明廷那边不一样,其一把手是中央派出的巡抚,品级为从二品,布政使乃是二把手,品级为正三品,然后再设立从三品的左右参政,正四品的左右参议具体分管诸多事务。
其中的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之前的职权不够明确,掌管诸多事务的参政,权势不弱于布政使,但是一些没实际事务负责的参政,连知府都不如。
同时左右参议的品级太低,只有从四品,啥人也管不了……因为各省巡抚衙门下属的各厅,其厅长都已经是正四品了……各府知府也是正四品。你一个从四品的参议,也没办法分管诸多事务了。
既然无法分管事务,那么挂着这种协助巡抚处理事务的名头也就不太靠谱了。
而罗志学认为,一个萝卜一个坑,既然有了品级,拿了俸禄肯定得做事啊,得发挥出来实际的作用啊。
最后罗志学拍板,废除左右参议,左右参政;增设从三品的‘参政’,每省设四或五人,位于巡抚、布政使之下,分管或农桑粮储,或工商经济,或科举教化,或交通水利、或治安司法事。
如此,数个参政,布政使、巡抚,加起来大概七八个人构成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统管全省诸多行政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省督察院、省审判院、省税务厅属于独立机构,和巡抚衙门没啥关系……他们不归属巡抚管。
主要是督察院除了公诉外,主要工作就是监察百官,搞的就是反贪……审判院更不用说,审判案件也需要高度的独立性,所以这两个司法机构,属于上级机构自行管辖。
税务厅就更不用说了,人家税务部尚书可是参务大臣……连税务部左侍郎都是协办大臣。
各地的税務厅,也是級别高的很,各省税务厅的厅长都是正三品……也就比巡抚差一点。
而各省督察院的院长、审判院的院长,也都是正三品的品级。
一整个省的话,巡抚是最大,从二品,再过来是布政使以及四个独立机构的负责人,都是正三品,再过来是四五个参政,从三品。
再过来是巡抚衙门下的各厅厅长、各府知府,正四品。
上述正四品以上的官员,也就构成了大楚帝国治下各省的主要高级官员。
至于各省除了文官外的武将,这个和文官没啥關系,因为大楚帝国的巡抚可没有军事管辖权。
军方都是自行在各省设立有守备司令部,负责征兵,构建军民和谐关系等事务,同时也负责统辖当地的守备军或当地长期驻防在地方的二线正规军,负责弹压地方。
这个长期驻防地方的二线正规军,其实也是守备军里整编而来的。
大楚帝国陆军一直都是在持续对守备军进行改制。
毕竟守备军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当初搞这玩意,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大量的降兵,而不是真的指望他们能打仗……嗯,哪怕后来守備军的确是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发挥出来的作用和大楚帝国在他们身上投入的大量钱粮而言,性价格太低。
不管是罗志学还是陆军高层,都没想过让守备军长时期存在下去。
因此大楚帝国里的守备军,一直都是处于动态变化当中。
不断的接受降兵设立新的守备军,同时又不断的进行裁汰整编。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194614.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