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唐第一逆子 http://www.81ht.com/read/190906.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当天,李世民下令印刷大量的股票,并且给到了李愔一周的时间印好。
而同一天下午。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说:“皇后,朕很久未到翠微殿,不如明天你与朕一起去吧。”
翠微宫,是皇家行宫之一。地处古都西安以南,秦岭山脉北麓、青华山东南方,今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事处南部。距长安中心19公里外,位于翠微山下,海拔1568米。
是一处风景极佳的宫殿。
每年李世民都会去那里住一段时间。
所以,当李世民提及的时候,长孙皇后立即说:“是,陛下,那明天妾身便一起。”
“行,明天朕也叫几个大臣一起前往那里住两天!”
一切如陛下意思。
长孙皇后说道。
于一直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李世民早早的起来了,今天没有早朝,而他已经提前坐于车内,准备出发。
此时长孙皇后也在车内。
车子很快就出发了。
此去目的地有四十里地,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
一路,看着两边的风景,此时已经入了秋。
李世民却是十分的感慨。
他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久久不曾说话,而后方跟着的车子也有十来辆。
当车子到了翠微宫时,李世民下了车,看着翠微宫外的风景时。
不由得感慨。
“朕见此情此景,都想要吟诗一首。”
官员们纷纷怂恿。
李世民则是开口道:
“秋日翠微宫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
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
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
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
身边大臣纷纷惊叹,并且说着李世民写的诗是好诗。
这一首诗直译是为,秋日的阳光洒在青翠的山岭上,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微凉的秋风轻拂着肃穆的离宫,使得气氛更加庄重肃穆。荷叶稀疏,覆盖不完整,显得有些凌乱,而树木则寒冷地掩映在其中,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半幕空虚的存在。
侧面的阵风移动着天鹅的倩影,美丽而优雅,而圆花钉住了郁郁葱葱的菊花丛,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心怀着超脱尘俗的情怀,高高地仰望着白云缭绕的天空,让思绪自由飘荡,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恢弘。
此时李世民的心情并不算是好的。
否则也不会作出这样的诗作来。
但不管怎么样,大臣们还是说着这首的好。
李世民在作诗上面的天赋,也是极高的。
接着李世民走入了宫殿之中。
他看着四周的风景,似乎又想起了什么。
大臣站于他身后。
这个时候,李世民说:“自古以来,帝王虽然在平定中原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往往难以完全制服北方各部族。与古代帝王相比,朕的才能远远不及他们,然而我却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果。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明确说明原因,现在请你们各位坦诚地分享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这是给大家难题啊。
他能做成这样的话,那有一半是因为李愔。
可是话不能这么说啊。
大家还是要顺着他的话说。
于是,众大臣开始齐声说道:“陛下的功德与天地等量齐观,难以一语言明。”
大家将这一切归于不能用言语说明的,显然,这种说法不能得到李世民的认可。
可是大家怎么可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呢。
于是,李世民便明说了。
他说:“你们不了解朕,说得也不是这样。朕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五点缘由!”
众臣等纷纷疑问,那是哪五点原因呢?
李世民看着天,又看了看长孙皇后,然后说道:“第一,自古以来,帝王常常嫉妒那些能力超过自己的人,而朕则能够欣赏并看到他人的长处,就如同看到了自己一样!”
关于这一点上,李世民做得确实是不错。
他可以利用好大臣的长处,而不是嫉妒他们。
大家没有说话。
李世民又说:“第二,人是不可能全知全能,朕也是这样的,所以朕常常扬长避短,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借此提升自己!”
第二点也是的。
大家点头称是。
“第三,往昔的君王们引进有才能的人只为了自己的私利,摒弃无能者则怀恨在心,而朕对有才能的人充满敬重,对无能者则持怜悯之心,让每个人根据自身才能得到应有的位置!”
李世民接着又说:“第四,其他君王往往厌恶正直之士,倾向于明处诛罚暗处,而在朕即位以来,正直的大臣在朝中比比皆是,从未贬黜或斥责过任何人!”
“还有,传统上,帝王都尊贵中原,却贱视夷、狄族,而我对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护与关爱,因此他们的部落都像对待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点,是我取得今日功绩的原因。”
李世民见大家没有说话。
显然对于大家的表现,他还是有点不满意的。
于是,他将目光看向了身边的褚遂良。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是李世民身边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良才之一。
“褚遂良,你曾做过史官,像朕说的这番话,符合历史事实吗?”
李世民这么问,或许是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五点对与不对。
所以问了褚遂良。
褚遂良想了想之后答道:“陛下的盛德不可胜载,仅仅以这五点定论,表明陛下过于谦虚了。”
意思是说李世民做得不止于这五点,还有更多。
李世民还是太过于谦虚了。
可是如果真的计较起来的话,那么李世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有一半就是李愔的功劳。
是李愔让大唐发展得更快。
而大唐发展起来了之后,周围的国家才会害怕。
所以,李世民平定起来,也变得十分容易的。
至此,李世民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接着往前行。
这时,他又与褚遂良说:“褚遂良,朕先前让你整理的《帝范》十二篇如何?”
“陛下,已经整理完了。”褚遂良说道。
这《帝范》十二篇分别是《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是李世民将自己这些年来治理大唐的一些看法整理成书的。
他之所以做这个,还是因为担心后人。
接着他说:“修身治理国家的道理,都在这十二篇之中了。我一旦逝去,就没有别的话可说了。这也是朕留给后人的知识了。”
他说这话,感觉有点伤感。
这太子未立,如果是李愔来当皇帝的话,李愔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十二篇。
可是李世民又说:“若是后人即位,应当以古代的先哲圣王为师,象我,则不足效法。古人说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效法中等的,不免得其下。”
众臣子不敢言语,生怕李世民接下来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不料李世民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接着说:“朕即位以来,过失之处不少,锦绣珠玉不断于身前,又不停地修筑宫室台榭,犬马鹰鹘无论多远也要罗致来,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朕的大过失,希望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
长孙皇后这时问:“陛下,您怎么了?”
李世民没有理会,反倒是接着说:“回顾起来朕普济苍生效益多,创建大唐基业功劳大。好处多损害少,所以百姓没有怨言;功劳大过失小,所以王业稳固;然而若是要求尽善尽美,实在是多有惭愧。后人没有朕这些功劳勤苦而承继我的富贵,竭力行善举,则国家仅得安定;如果骄奢懒惰,则自身都难保。”
大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褚遂良也是在那里呆若木鸡一般。
可是李世民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接着说:
“成功来之不易,败亡却可迅速招致,是指国家而言;失去容易得之较难,是指皇位;能不珍惜吗?能不谨慎吗!”
李世民说的这些话,让人不得不怀疑,他这是在为下一任皇帝做准备。
“褚遂良!”
“臣在!”
“刚才朕所说的,你可记下?”
褚遂良一听一愣。
刚才李世民说了那么多,自己怎么可能记得下来。
他很想说,陛下你再说一次。
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只得凭记忆记下。
“是,陛下,臣现在在记!”褚遂良立即说道。
“好好好!”
这时,长孙皇后又问:“陛下,为什么说这么多关于治理国家的事?”
是啊,李世民突然说这些,让大家十分疑惑啊。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这些为后人准备的东西,朕要提前准备好,否则等咱们百年之后,拿什么教育后人?”
李世民这么一说,似乎也是在情在理。
让人无从反驳。
“陛下这……”
长孙皇后有点担忧。
“皇后,朕没有事的,朕只不过是突然想起,而且这太子之位,也要立了,否则再过些年,怕是有变。”
是的,太子早立晚立都会有好处。
太子早立可有两个好处:
第一,稳定继承顺序,早立太子可以防止王位继承过程中的争议和混乱,确保王位平稳传承。
第二,则是教育培养,太子早立意味着他可以有更长的时间接受教育和培养,为将来担任君主的角色做好准备。
然而,太子早立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太子太早立了,如果年纪小立下的太子,那会造成幼稚无能。如果太子年幼无法胜任君主的职责,可能会导致政治不稳定和国家治理的困难。
这一点,其实从李承乾身上就有体现了。
一副好牌被他打烂了。
而第二点则是亲信权臣,太子年幼时,可能会形成权臣干政的局面,使得太子无法真正掌握权力,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治理。
因而李世民才会有那么多感慨。
他也想早立太子。
如果不是李愔当皇帝的话,其他人来当太子,现在他的主要人选都去了盛唐集团。
只有后面出世的几个人合适。
现在这些人年纪小,不足以当大任。
可是他李世民又是十分着急。
只得提前做好准备。
而当太子一立,皇帝在移位之前,一般都会为太子肃清一些关系,有一些大臣会威胁到太子的即位的,一般都会被清理。
这也是先皇能为下一任皇帝所做的事。
而培养一个太子,主要还是有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教育培养,确保太子接受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为太子成为合格的君主奠定基础。这一点很重要,帝王要治理好国家,学识最重要。
而第二则是给太子提供实际的行政和管理经验,可以通过让太子参与国家事务、观摩各类会议和决策过程,以及指派太子担任一些具体的职责,从而积累经验。
像是太子监国这样的事,可以让他做一做。当时李承乾就曾经监国过,但更多是李世民手把手教的。
现在李世民还活着,如果等李世民老去的时候,他要在早几年的时间处理好这一事。
而第三则是给太子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太子不是先皇,他一般是没有实力存活的。
所以,他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支持团队,包括可信赖的宰相、重要大臣以及忠诚的家族成员等。他们可以帮助太子处理事务、提供咨询并维护太子的权威。
第四点,就是声望,一个太子没有声望,就没有群众基础!
所以,在太子当上皇帝之前,他需要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参与慈善事业、关注民生、展示仁德和领导力等方式,赢得广泛的民众支持和信任。
第五点,则是需要一个强大的战略联盟。
在太子当上皇帝之前,先皇一定要为他巩固外交关系,与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势力建立互利互惠的关系。确保在继位之后,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和稳定的国际环境。
最后则是谋略智慧,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这个的话,那太子的皇位就做不久。
如果太子没有具备一定的谋略智慧,不会善于分析形势、制定政策,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的话,那等于是一个废物一般的存在。
就算他当了皇帝,也是十分可能被清理。
可以说李世民这是为了接班人的事而烦恼啊。
o。o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而同一天下午。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说:“皇后,朕很久未到翠微殿,不如明天你与朕一起去吧。”
翠微宫,是皇家行宫之一。地处古都西安以南,秦岭山脉北麓、青华山东南方,今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事处南部。距长安中心19公里外,位于翠微山下,海拔1568米。
是一处风景极佳的宫殿。
每年李世民都会去那里住一段时间。
所以,当李世民提及的时候,长孙皇后立即说:“是,陛下,那明天妾身便一起。”
“行,明天朕也叫几个大臣一起前往那里住两天!”
一切如陛下意思。
长孙皇后说道。
于一直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李世民早早的起来了,今天没有早朝,而他已经提前坐于车内,准备出发。
此时长孙皇后也在车内。
车子很快就出发了。
此去目的地有四十里地,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
一路,看着两边的风景,此时已经入了秋。
李世民却是十分的感慨。
他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久久不曾说话,而后方跟着的车子也有十来辆。
当车子到了翠微宫时,李世民下了车,看着翠微宫外的风景时。
不由得感慨。
“朕见此情此景,都想要吟诗一首。”
官员们纷纷怂恿。
李世民则是开口道:
“秋日翠微宫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
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
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
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
身边大臣纷纷惊叹,并且说着李世民写的诗是好诗。
这一首诗直译是为,秋日的阳光洒在青翠的山岭上,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微凉的秋风轻拂着肃穆的离宫,使得气氛更加庄重肃穆。荷叶稀疏,覆盖不完整,显得有些凌乱,而树木则寒冷地掩映在其中,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半幕空虚的存在。
侧面的阵风移动着天鹅的倩影,美丽而优雅,而圆花钉住了郁郁葱葱的菊花丛,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心怀着超脱尘俗的情怀,高高地仰望着白云缭绕的天空,让思绪自由飘荡,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恢弘。
此时李世民的心情并不算是好的。
否则也不会作出这样的诗作来。
但不管怎么样,大臣们还是说着这首的好。
李世民在作诗上面的天赋,也是极高的。
接着李世民走入了宫殿之中。
他看着四周的风景,似乎又想起了什么。
大臣站于他身后。
这个时候,李世民说:“自古以来,帝王虽然在平定中原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往往难以完全制服北方各部族。与古代帝王相比,朕的才能远远不及他们,然而我却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果。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明确说明原因,现在请你们各位坦诚地分享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这是给大家难题啊。
他能做成这样的话,那有一半是因为李愔。
可是话不能这么说啊。
大家还是要顺着他的话说。
于是,众大臣开始齐声说道:“陛下的功德与天地等量齐观,难以一语言明。”
大家将这一切归于不能用言语说明的,显然,这种说法不能得到李世民的认可。
可是大家怎么可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呢。
于是,李世民便明说了。
他说:“你们不了解朕,说得也不是这样。朕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五点缘由!”
众臣等纷纷疑问,那是哪五点原因呢?
李世民看着天,又看了看长孙皇后,然后说道:“第一,自古以来,帝王常常嫉妒那些能力超过自己的人,而朕则能够欣赏并看到他人的长处,就如同看到了自己一样!”
关于这一点上,李世民做得确实是不错。
他可以利用好大臣的长处,而不是嫉妒他们。
大家没有说话。
李世民又说:“第二,人是不可能全知全能,朕也是这样的,所以朕常常扬长避短,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借此提升自己!”
第二点也是的。
大家点头称是。
“第三,往昔的君王们引进有才能的人只为了自己的私利,摒弃无能者则怀恨在心,而朕对有才能的人充满敬重,对无能者则持怜悯之心,让每个人根据自身才能得到应有的位置!”
李世民接着又说:“第四,其他君王往往厌恶正直之士,倾向于明处诛罚暗处,而在朕即位以来,正直的大臣在朝中比比皆是,从未贬黜或斥责过任何人!”
“还有,传统上,帝王都尊贵中原,却贱视夷、狄族,而我对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护与关爱,因此他们的部落都像对待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点,是我取得今日功绩的原因。”
李世民见大家没有说话。
显然对于大家的表现,他还是有点不满意的。
于是,他将目光看向了身边的褚遂良。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是李世民身边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良才之一。
“褚遂良,你曾做过史官,像朕说的这番话,符合历史事实吗?”
李世民这么问,或许是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五点对与不对。
所以问了褚遂良。
褚遂良想了想之后答道:“陛下的盛德不可胜载,仅仅以这五点定论,表明陛下过于谦虚了。”
意思是说李世民做得不止于这五点,还有更多。
李世民还是太过于谦虚了。
可是如果真的计较起来的话,那么李世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有一半就是李愔的功劳。
是李愔让大唐发展得更快。
而大唐发展起来了之后,周围的国家才会害怕。
所以,李世民平定起来,也变得十分容易的。
至此,李世民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接着往前行。
这时,他又与褚遂良说:“褚遂良,朕先前让你整理的《帝范》十二篇如何?”
“陛下,已经整理完了。”褚遂良说道。
这《帝范》十二篇分别是《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是李世民将自己这些年来治理大唐的一些看法整理成书的。
他之所以做这个,还是因为担心后人。
接着他说:“修身治理国家的道理,都在这十二篇之中了。我一旦逝去,就没有别的话可说了。这也是朕留给后人的知识了。”
他说这话,感觉有点伤感。
这太子未立,如果是李愔来当皇帝的话,李愔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十二篇。
可是李世民又说:“若是后人即位,应当以古代的先哲圣王为师,象我,则不足效法。古人说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效法中等的,不免得其下。”
众臣子不敢言语,生怕李世民接下来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不料李世民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接着说:“朕即位以来,过失之处不少,锦绣珠玉不断于身前,又不停地修筑宫室台榭,犬马鹰鹘无论多远也要罗致来,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朕的大过失,希望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
长孙皇后这时问:“陛下,您怎么了?”
李世民没有理会,反倒是接着说:“回顾起来朕普济苍生效益多,创建大唐基业功劳大。好处多损害少,所以百姓没有怨言;功劳大过失小,所以王业稳固;然而若是要求尽善尽美,实在是多有惭愧。后人没有朕这些功劳勤苦而承继我的富贵,竭力行善举,则国家仅得安定;如果骄奢懒惰,则自身都难保。”
大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褚遂良也是在那里呆若木鸡一般。
可是李世民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接着说:
“成功来之不易,败亡却可迅速招致,是指国家而言;失去容易得之较难,是指皇位;能不珍惜吗?能不谨慎吗!”
李世民说的这些话,让人不得不怀疑,他这是在为下一任皇帝做准备。
“褚遂良!”
“臣在!”
“刚才朕所说的,你可记下?”
褚遂良一听一愣。
刚才李世民说了那么多,自己怎么可能记得下来。
他很想说,陛下你再说一次。
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只得凭记忆记下。
“是,陛下,臣现在在记!”褚遂良立即说道。
“好好好!”
这时,长孙皇后又问:“陛下,为什么说这么多关于治理国家的事?”
是啊,李世民突然说这些,让大家十分疑惑啊。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这些为后人准备的东西,朕要提前准备好,否则等咱们百年之后,拿什么教育后人?”
李世民这么一说,似乎也是在情在理。
让人无从反驳。
“陛下这……”
长孙皇后有点担忧。
“皇后,朕没有事的,朕只不过是突然想起,而且这太子之位,也要立了,否则再过些年,怕是有变。”
是的,太子早立晚立都会有好处。
太子早立可有两个好处:
第一,稳定继承顺序,早立太子可以防止王位继承过程中的争议和混乱,确保王位平稳传承。
第二,则是教育培养,太子早立意味着他可以有更长的时间接受教育和培养,为将来担任君主的角色做好准备。
然而,太子早立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太子太早立了,如果年纪小立下的太子,那会造成幼稚无能。如果太子年幼无法胜任君主的职责,可能会导致政治不稳定和国家治理的困难。
这一点,其实从李承乾身上就有体现了。
一副好牌被他打烂了。
而第二点则是亲信权臣,太子年幼时,可能会形成权臣干政的局面,使得太子无法真正掌握权力,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治理。
因而李世民才会有那么多感慨。
他也想早立太子。
如果不是李愔当皇帝的话,其他人来当太子,现在他的主要人选都去了盛唐集团。
只有后面出世的几个人合适。
现在这些人年纪小,不足以当大任。
可是他李世民又是十分着急。
只得提前做好准备。
而当太子一立,皇帝在移位之前,一般都会为太子肃清一些关系,有一些大臣会威胁到太子的即位的,一般都会被清理。
这也是先皇能为下一任皇帝所做的事。
而培养一个太子,主要还是有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教育培养,确保太子接受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为太子成为合格的君主奠定基础。这一点很重要,帝王要治理好国家,学识最重要。
而第二则是给太子提供实际的行政和管理经验,可以通过让太子参与国家事务、观摩各类会议和决策过程,以及指派太子担任一些具体的职责,从而积累经验。
像是太子监国这样的事,可以让他做一做。当时李承乾就曾经监国过,但更多是李世民手把手教的。
现在李世民还活着,如果等李世民老去的时候,他要在早几年的时间处理好这一事。
而第三则是给太子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太子不是先皇,他一般是没有实力存活的。
所以,他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支持团队,包括可信赖的宰相、重要大臣以及忠诚的家族成员等。他们可以帮助太子处理事务、提供咨询并维护太子的权威。
第四点,就是声望,一个太子没有声望,就没有群众基础!
所以,在太子当上皇帝之前,他需要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参与慈善事业、关注民生、展示仁德和领导力等方式,赢得广泛的民众支持和信任。
第五点,则是需要一个强大的战略联盟。
在太子当上皇帝之前,先皇一定要为他巩固外交关系,与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势力建立互利互惠的关系。确保在继位之后,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和稳定的国际环境。
最后则是谋略智慧,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这个的话,那太子的皇位就做不久。
如果太子没有具备一定的谋略智慧,不会善于分析形势、制定政策,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的话,那等于是一个废物一般的存在。
就算他当了皇帝,也是十分可能被清理。
可以说李世民这是为了接班人的事而烦恼啊。
o。o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唐第一逆子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190906.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