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明末凶兵 http://www.81ht.com/read/176980.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第435章以退为进
眼下朝中大臣们对铁墨的意见非常大,能够困住流寇李养纯所部,这绝对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成果了。可是铁墨却横插一脚,私下里把李养纯给招安了,名声全被铁墨捞走了。
成基命当即与钱谦益等人组织起了一次弹劾风波,这场风波近乎牵扯到了朝堂上的七成官员,绝对是崇祯当政以后最大的弹劾浪潮了。当日辰时,六部官员在成基命等人的带领下来到了金銮殿前的广场上,朝会还未开始,便给人带来一股莫大的压力。百官要弹劾铁墨,而且此次力度不同以往,此事崇祯是早就知道的,但他什么都没做,甚至连都没提前跟侯世禄通通气商量一下。官场上文武百官酝酿着一场没有刀枪的战争,崇祯却沉着眉头,自顾自的想着心事。
御书房内除了王承恩,旁人全被赶到外边候着。朱由检心中很清楚,这次百官弹劾铁墨,肯定要闹出个结果的,这次没有个结果,恐怕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的。同样,朱由检对铁墨也是有许多意见的,招安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说都不说一声,在铁墨眼里到底还有没有他朱由检了?身为臣子,私下招安,不向君王报备,实在胆大包天。招安也就罢了,那李养纯所部也算是流寇里边的精锐了,摇身一变,全成了宣府的兵马,实在是可恶至极。
时至今日,朝中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宣化府早已经是铁墨一个人的天下,朝廷政令到了宣化府就是个屁,那里的各级将领官员根本不理会朝廷,全听铁墨一个人的。身为大明朝的皇帝,眼看着铁墨手里的势力不断膨胀,心里终究是不满意的。这种不满,最后也波及到了侯世禄,因为铁墨能有今天,少不了侯世禄的提携。正因为如此,在明知百官要弹劾铁墨的时候,朱由检也没有见侯世禄。
朱由检自认为有理由生气,可是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宣化府变成这个样子,与侯世禄的关系大么?其实侯世禄还在宣府的时候,宣化府已经这个样子了。朱由检心中有气,但也不想就此寒了铁墨的信,不过必须借这个机会敲打下铁墨才行,让他知道下谁才是真正的大明之主。朱由检有自己的想法,侯世禄同样有自己的无奈。身在广场上的侯世禄,看着大多数人不与自己为伍,心中颇有些感叹。
群臣将他当做异类,陛下也对他缺乏信任,身在朝堂,当真是艰难啊。宣化府的情况,侯世禄比朱由检更清楚,还没离开宣府的时候,就已经料到这种情况了。即使他侯世禄还当着宣府总兵,那又能如何呢?宣府李嘉盛、黑云龙以及马方那些人全跟铁墨走的近,利益相关,铁板一块,这些事情不是朝廷调令能解决得了的。就算把李嘉盛那些人调离宣化府,但是利益还在,换其他人上去依旧改变不了局面。
跟着铁墨走吃香喝辣,跟着朝廷走吃糠拉稀,只要是人都知道跟谁走更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啊,可是陛下就想不透。只要大明春秋鼎盛,一步步走向繁荣,所为铁板一块的宣化府也闹不出什么事,所谓的铁墨一党也会渐渐分崩离析,可要是还这样连军饷都发不出来,边军的日子过得清苦,那晋北党只会越来越强大。
陛下总想着只要是大名的臣子,就该无怨无悔的效忠他这个陛下,这怎么可能呢?人都是有私心的啊,都要养家糊口的,如果仁义道德管用,东林一党为何会变成今日之嘴脸?
哎,铁墨不能动的,真的动了铁墨,那小子甩甩袖子回到晋北,那靠谁去剿匪?用他又在后边给他整幺蛾子,这样做真的好么?侯世禄知道自己的话陛下不会听,所以早早地让人往辽东送了一封信,希望孙承宗能开解下朱由检。晋北的问题,孙督师能看不到么?如今晋北独立朝廷,尾大不掉,乃是大明朝另一个心腹大患,这事孙督师比任何人都明白,可为什么他不说,也从来不提?是因为他对铁墨信任有加?当然不是,只因为孙督师更懂得事情轻重缓急。
晋北的问题已然存在,但铁墨并无不臣之心,只要朝廷不逼迫,他就会老老实实的当晋北王,替朝廷守住晋北门户,牵制蒙古各部以及辽东女真人。晋北的问题是可以慢慢解决的,以后有的时间可以坐下来谈,根本不用急。但流寇以及辽东问题,那可是迫在眉睫,不尽快解决,会要了大明朝的命的。
另一边,文武百官聚在一起,而侯世禄身边只有寥寥数人,显得甚是凄凉。成基命淡淡的看了侯世禄一眼,神色微妙。突然,他走出人群,来到了侯世禄面前,“侯尚书,你觉得今日朝议会是什么结果呢?”
“不知,但侯某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侯世禄也未生气,一番话更是让人哑口无言。侯世禄语气中的讥讽之意又岂能听不出来?可成基命只能当做不知。
一些道理,成基命当然懂,大明有铁墨那是幸事,此子崛起晋北,力扛蒙古各部,保宣化府再无战事,更是在剿匪中屡立奇功。铁墨是大明朝的功臣,这一点成基命是承认的,甚至心理也有些佩服铁墨的,换一个人放到晋北那环境中,或许早就魂飞魄散了。可懂归懂,越懂越是容不下铁墨。
铁墨是大明之功臣,却同样是东林一派的掘墓人。当多福号成立,铁墨带着晋商南下时,双方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双方是要争利益的,谁也回不了头。奶酪就那么多,谁能吃下去是谁的本事。所以啊,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除掉铁墨这个祸害。
这次,就是个不错的机会。成基命敢在这个时候组织起这么一场弹劾风波,那也是有所倚仗的。铁墨私下招安,可不仅仅是抢了袁崇焕等人的功劳,更是在陛下朱由检心里埋下了一根刺,陛下心里不舒服,这个时候借机发难,正是好机会。当然,成基命也不会指望着靠着这点事扳倒铁墨,只要能把铁墨手里的权力收回来一些,那就够了。
扳倒铁墨,那是个笑话,想要扳倒铁墨,那你就得先想办法干翻晋北党,那可是近十万晋北边军,亦是边军精锐中的精锐。别说东林清流,便是集大明朝眼下所有的力量,也未必能把晋北党给剿了。成基命有着更深的意图,在给铁墨制造点麻烦的同时,也能让陛下与铁墨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
当王承恩站在台阶上喊着朝会开始时,群臣陆陆续续的进了金銮殿,不出意料,朝会一开始,以成基命、王洽为首的群臣便对三省总督铁墨展开了暴风雨般的攻势,虽然各种理由层出不穷,但全都揪着招安一事不放。成基命一直留意着侯世禄的反应,这个时候他希望侯世禄能站出来替铁墨说话,这样只能让陛下心中的不满更强,侯世禄似乎看透了成基命的心思,自从上了朝便一句话都不说,只是静静地听着。
当群臣说完,侯世禄方才出列,拱手施了一礼,神色凝重的说道:“陛下,铁墨不经朝廷的许可,私下收编流寇李养纯所部,此举有违国法,颇有僭越之嫌,臣恳请陛下依大明律治铁墨不敬之罪。”
侯世禄突然站出来大肆攻击铁墨,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在众人印象中,侯世禄那可是铁墨的老上司,二人一个在内一个在外,穿的是同一条裤子,侯世禄头顶上的晋北党标签那可是非常明显的。怎地今日侯世禄在如此重要的时候不保铁墨,反而还推波助澜?朱由检眉头蹙起,颇有些没反应过来。
倒是成基命眼中的神采黯淡了几分,身为朝堂上的老狐狸,他转念间就明白侯世禄的意图了。侯世禄这一招以退为进用的好啊,当所有人都站出来攻击铁墨时,陛下反而会觉得铁墨是个孤臣,心中的不满会减少许多。侯世禄如此,身后的陈新甲等人似乎商量好一般,也全都出列,一致要求朱由检严惩铁墨。
看到这里,成基命不由得叹了口气,看来这一局又让侯世禄应付过去了。果然,没一会儿朱由检便颇为不悦的说道:“诸位爱卿,大家所言甚是有理,铁墨此举不合规矩,可他身在中原,面对的情况很是复杂,虽有错事,也都是为了剿匪大局。他犯错在先,但念在他为国效命的份上,总不能从严惩办吧,这样岂不是寒了几万边军将士的心?这样吧,由内阁拟旨,出言训诫一番,另外内阁可遣一名可靠之人前往中原,督查军务。”
崇祯这番惩戒可谓是不疼不痒,但关键还是在督查军务的事情上,几乎等同于派了一名监军。历来九边都是有监军太监的,唯独晋北那边没有,因为晋北边军的崛起,可没靠朝廷,全是铁墨一人拉扯起来的,朝廷想派监军都没理由。这次,倒是个机会,但崇祯也没傻到派监军太监,而是让内阁找一名官员过去。崇祯想来,就算铁墨有所不满,那也会针对内阁,但要是直接派监军太监,那就是另一会事儿了。
崇祯想法不错,但侯世禄心里依旧咯噔一下,派的是不是监军太监很重要么?重要的是给晋北边军派监军了,这让铁墨心里怎么想?边军将士心里怎么想?他们会咽的下这口恶气?晋北边军那可不是以前的九边边军,剿匪也好,打漠北蒙古也罢,那都是晋北边军愿意干,但不代表朝廷就真的可以指手画脚。想指手画脚可以啊,军饷粮草拿出来啊?
晋北边军将士心里跟明镜一般,人家端的是铁督师的饭碗,不是朝廷的饭碗。看看云府那些悍将,除却黑云龙、马芳、李嘉盛这些宣府老牌出身,其他周定山、刘国能、奥尔格等人,全都不是正统出身,这些人对朝廷鸟都不鸟。剩下还有什么耿仲明、尚可喜等等,那都是别的地方混不下去,靠着铁墨才重新站稳脚跟的,他们会蠢到听朝廷的?
陛下这么做,完全是自找麻烦,费力不讨好啊。可这个时候,侯世禄也没饭出面劝阻,只能任由命令下发。可以想象,成基命心中有多开心,至少,成基命真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只要能加深二人之间的矛盾,成基命就算成功。
内阁公文飞速送往开封,与此同时,原礼部主事代勇森也被派往开封,意图监察军务。朝堂上暗流涌动,中原也同样不安宁。铁墨在付出不小代价后,总算摆平了洛阳以及开封各处官员,最终顺利招安了李养纯所部。接下来便是精简人员,李养纯所部该留的留,不想留或者不可靠的全部送走,人员重新打散整编训练,自不用多提。至于高迎祥所部,也没闲着,主力大军离开梅山之后,便南下襄城,连克襄城、叶县、裕州进入了南阳府核心地带,孙传庭虽然想要将高迎祥主力拦在南阳府,奈何麾下兵马不足,战斗力更是比不上李自成麾下农民军精锐,只能任由高迎祥的农民军主力如蝗虫过境,一路破南阳、邓州。
这一次高迎祥可没有在南阳府久待的想法,各头领心里也很清楚,活阎王很快就会带着边军扑上来,陈奇瑜以及袁崇焕两路兵马也不是吃素的,不趁着这个时候赶紧走,一旦被官兵缠上,那就后悔都来不及了。大家可是舍了李养纯所部才能安然南下的,要是被官兵咬住,之前所有的牺牲不是浪费了么?
心中有数,所以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目标出奇的一致,大家没有像之前那样浪费时间却劫掠,而是顺利过南阳府,涌入了湖南北部的光化镇,至此农民军兵锋已经离着襄阳很近了。襄阳在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跟农民军来回交锋,也是损兵折将,眼下能守着襄阳城就不错了,根本没能力围剿光化镇的农民军。
眼下朝中大臣们对铁墨的意见非常大,能够困住流寇李养纯所部,这绝对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成果了。可是铁墨却横插一脚,私下里把李养纯给招安了,名声全被铁墨捞走了。
成基命当即与钱谦益等人组织起了一次弹劾风波,这场风波近乎牵扯到了朝堂上的七成官员,绝对是崇祯当政以后最大的弹劾浪潮了。当日辰时,六部官员在成基命等人的带领下来到了金銮殿前的广场上,朝会还未开始,便给人带来一股莫大的压力。百官要弹劾铁墨,而且此次力度不同以往,此事崇祯是早就知道的,但他什么都没做,甚至连都没提前跟侯世禄通通气商量一下。官场上文武百官酝酿着一场没有刀枪的战争,崇祯却沉着眉头,自顾自的想着心事。
御书房内除了王承恩,旁人全被赶到外边候着。朱由检心中很清楚,这次百官弹劾铁墨,肯定要闹出个结果的,这次没有个结果,恐怕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的。同样,朱由检对铁墨也是有许多意见的,招安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说都不说一声,在铁墨眼里到底还有没有他朱由检了?身为臣子,私下招安,不向君王报备,实在胆大包天。招安也就罢了,那李养纯所部也算是流寇里边的精锐了,摇身一变,全成了宣府的兵马,实在是可恶至极。
时至今日,朝中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宣化府早已经是铁墨一个人的天下,朝廷政令到了宣化府就是个屁,那里的各级将领官员根本不理会朝廷,全听铁墨一个人的。身为大明朝的皇帝,眼看着铁墨手里的势力不断膨胀,心里终究是不满意的。这种不满,最后也波及到了侯世禄,因为铁墨能有今天,少不了侯世禄的提携。正因为如此,在明知百官要弹劾铁墨的时候,朱由检也没有见侯世禄。
朱由检自认为有理由生气,可是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宣化府变成这个样子,与侯世禄的关系大么?其实侯世禄还在宣府的时候,宣化府已经这个样子了。朱由检心中有气,但也不想就此寒了铁墨的信,不过必须借这个机会敲打下铁墨才行,让他知道下谁才是真正的大明之主。朱由检有自己的想法,侯世禄同样有自己的无奈。身在广场上的侯世禄,看着大多数人不与自己为伍,心中颇有些感叹。
群臣将他当做异类,陛下也对他缺乏信任,身在朝堂,当真是艰难啊。宣化府的情况,侯世禄比朱由检更清楚,还没离开宣府的时候,就已经料到这种情况了。即使他侯世禄还当着宣府总兵,那又能如何呢?宣府李嘉盛、黑云龙以及马方那些人全跟铁墨走的近,利益相关,铁板一块,这些事情不是朝廷调令能解决得了的。就算把李嘉盛那些人调离宣化府,但是利益还在,换其他人上去依旧改变不了局面。
跟着铁墨走吃香喝辣,跟着朝廷走吃糠拉稀,只要是人都知道跟谁走更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啊,可是陛下就想不透。只要大明春秋鼎盛,一步步走向繁荣,所为铁板一块的宣化府也闹不出什么事,所谓的铁墨一党也会渐渐分崩离析,可要是还这样连军饷都发不出来,边军的日子过得清苦,那晋北党只会越来越强大。
陛下总想着只要是大名的臣子,就该无怨无悔的效忠他这个陛下,这怎么可能呢?人都是有私心的啊,都要养家糊口的,如果仁义道德管用,东林一党为何会变成今日之嘴脸?
哎,铁墨不能动的,真的动了铁墨,那小子甩甩袖子回到晋北,那靠谁去剿匪?用他又在后边给他整幺蛾子,这样做真的好么?侯世禄知道自己的话陛下不会听,所以早早地让人往辽东送了一封信,希望孙承宗能开解下朱由检。晋北的问题,孙督师能看不到么?如今晋北独立朝廷,尾大不掉,乃是大明朝另一个心腹大患,这事孙督师比任何人都明白,可为什么他不说,也从来不提?是因为他对铁墨信任有加?当然不是,只因为孙督师更懂得事情轻重缓急。
晋北的问题已然存在,但铁墨并无不臣之心,只要朝廷不逼迫,他就会老老实实的当晋北王,替朝廷守住晋北门户,牵制蒙古各部以及辽东女真人。晋北的问题是可以慢慢解决的,以后有的时间可以坐下来谈,根本不用急。但流寇以及辽东问题,那可是迫在眉睫,不尽快解决,会要了大明朝的命的。
另一边,文武百官聚在一起,而侯世禄身边只有寥寥数人,显得甚是凄凉。成基命淡淡的看了侯世禄一眼,神色微妙。突然,他走出人群,来到了侯世禄面前,“侯尚书,你觉得今日朝议会是什么结果呢?”
“不知,但侯某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侯世禄也未生气,一番话更是让人哑口无言。侯世禄语气中的讥讽之意又岂能听不出来?可成基命只能当做不知。
一些道理,成基命当然懂,大明有铁墨那是幸事,此子崛起晋北,力扛蒙古各部,保宣化府再无战事,更是在剿匪中屡立奇功。铁墨是大明朝的功臣,这一点成基命是承认的,甚至心理也有些佩服铁墨的,换一个人放到晋北那环境中,或许早就魂飞魄散了。可懂归懂,越懂越是容不下铁墨。
铁墨是大明之功臣,却同样是东林一派的掘墓人。当多福号成立,铁墨带着晋商南下时,双方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双方是要争利益的,谁也回不了头。奶酪就那么多,谁能吃下去是谁的本事。所以啊,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除掉铁墨这个祸害。
这次,就是个不错的机会。成基命敢在这个时候组织起这么一场弹劾风波,那也是有所倚仗的。铁墨私下招安,可不仅仅是抢了袁崇焕等人的功劳,更是在陛下朱由检心里埋下了一根刺,陛下心里不舒服,这个时候借机发难,正是好机会。当然,成基命也不会指望着靠着这点事扳倒铁墨,只要能把铁墨手里的权力收回来一些,那就够了。
扳倒铁墨,那是个笑话,想要扳倒铁墨,那你就得先想办法干翻晋北党,那可是近十万晋北边军,亦是边军精锐中的精锐。别说东林清流,便是集大明朝眼下所有的力量,也未必能把晋北党给剿了。成基命有着更深的意图,在给铁墨制造点麻烦的同时,也能让陛下与铁墨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
当王承恩站在台阶上喊着朝会开始时,群臣陆陆续续的进了金銮殿,不出意料,朝会一开始,以成基命、王洽为首的群臣便对三省总督铁墨展开了暴风雨般的攻势,虽然各种理由层出不穷,但全都揪着招安一事不放。成基命一直留意着侯世禄的反应,这个时候他希望侯世禄能站出来替铁墨说话,这样只能让陛下心中的不满更强,侯世禄似乎看透了成基命的心思,自从上了朝便一句话都不说,只是静静地听着。
当群臣说完,侯世禄方才出列,拱手施了一礼,神色凝重的说道:“陛下,铁墨不经朝廷的许可,私下收编流寇李养纯所部,此举有违国法,颇有僭越之嫌,臣恳请陛下依大明律治铁墨不敬之罪。”
侯世禄突然站出来大肆攻击铁墨,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在众人印象中,侯世禄那可是铁墨的老上司,二人一个在内一个在外,穿的是同一条裤子,侯世禄头顶上的晋北党标签那可是非常明显的。怎地今日侯世禄在如此重要的时候不保铁墨,反而还推波助澜?朱由检眉头蹙起,颇有些没反应过来。
倒是成基命眼中的神采黯淡了几分,身为朝堂上的老狐狸,他转念间就明白侯世禄的意图了。侯世禄这一招以退为进用的好啊,当所有人都站出来攻击铁墨时,陛下反而会觉得铁墨是个孤臣,心中的不满会减少许多。侯世禄如此,身后的陈新甲等人似乎商量好一般,也全都出列,一致要求朱由检严惩铁墨。
看到这里,成基命不由得叹了口气,看来这一局又让侯世禄应付过去了。果然,没一会儿朱由检便颇为不悦的说道:“诸位爱卿,大家所言甚是有理,铁墨此举不合规矩,可他身在中原,面对的情况很是复杂,虽有错事,也都是为了剿匪大局。他犯错在先,但念在他为国效命的份上,总不能从严惩办吧,这样岂不是寒了几万边军将士的心?这样吧,由内阁拟旨,出言训诫一番,另外内阁可遣一名可靠之人前往中原,督查军务。”
崇祯这番惩戒可谓是不疼不痒,但关键还是在督查军务的事情上,几乎等同于派了一名监军。历来九边都是有监军太监的,唯独晋北那边没有,因为晋北边军的崛起,可没靠朝廷,全是铁墨一人拉扯起来的,朝廷想派监军都没理由。这次,倒是个机会,但崇祯也没傻到派监军太监,而是让内阁找一名官员过去。崇祯想来,就算铁墨有所不满,那也会针对内阁,但要是直接派监军太监,那就是另一会事儿了。
崇祯想法不错,但侯世禄心里依旧咯噔一下,派的是不是监军太监很重要么?重要的是给晋北边军派监军了,这让铁墨心里怎么想?边军将士心里怎么想?他们会咽的下这口恶气?晋北边军那可不是以前的九边边军,剿匪也好,打漠北蒙古也罢,那都是晋北边军愿意干,但不代表朝廷就真的可以指手画脚。想指手画脚可以啊,军饷粮草拿出来啊?
晋北边军将士心里跟明镜一般,人家端的是铁督师的饭碗,不是朝廷的饭碗。看看云府那些悍将,除却黑云龙、马芳、李嘉盛这些宣府老牌出身,其他周定山、刘国能、奥尔格等人,全都不是正统出身,这些人对朝廷鸟都不鸟。剩下还有什么耿仲明、尚可喜等等,那都是别的地方混不下去,靠着铁墨才重新站稳脚跟的,他们会蠢到听朝廷的?
陛下这么做,完全是自找麻烦,费力不讨好啊。可这个时候,侯世禄也没饭出面劝阻,只能任由命令下发。可以想象,成基命心中有多开心,至少,成基命真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只要能加深二人之间的矛盾,成基命就算成功。
内阁公文飞速送往开封,与此同时,原礼部主事代勇森也被派往开封,意图监察军务。朝堂上暗流涌动,中原也同样不安宁。铁墨在付出不小代价后,总算摆平了洛阳以及开封各处官员,最终顺利招安了李养纯所部。接下来便是精简人员,李养纯所部该留的留,不想留或者不可靠的全部送走,人员重新打散整编训练,自不用多提。至于高迎祥所部,也没闲着,主力大军离开梅山之后,便南下襄城,连克襄城、叶县、裕州进入了南阳府核心地带,孙传庭虽然想要将高迎祥主力拦在南阳府,奈何麾下兵马不足,战斗力更是比不上李自成麾下农民军精锐,只能任由高迎祥的农民军主力如蝗虫过境,一路破南阳、邓州。
这一次高迎祥可没有在南阳府久待的想法,各头领心里也很清楚,活阎王很快就会带着边军扑上来,陈奇瑜以及袁崇焕两路兵马也不是吃素的,不趁着这个时候赶紧走,一旦被官兵缠上,那就后悔都来不及了。大家可是舍了李养纯所部才能安然南下的,要是被官兵咬住,之前所有的牺牲不是浪费了么?
心中有数,所以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目标出奇的一致,大家没有像之前那样浪费时间却劫掠,而是顺利过南阳府,涌入了湖南北部的光化镇,至此农民军兵锋已经离着襄阳很近了。襄阳在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跟农民军来回交锋,也是损兵折将,眼下能守着襄阳城就不错了,根本没能力围剿光化镇的农民军。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明末凶兵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176980.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