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明元辅 http://www.81ht.com/read/157246.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高务实率领禁卫军北上的同时,受他所辖的各镇、各势力也早已在他的先期命令之下行动起来,整个伐元之战由西到东大抵可以看做四路大军。
第一路,大同出兵六万,会同土默特四万、鄂尔多斯两万,共计十二万,合兵于归化。这一路军的任务目标,在京师报界中流传的说法是“该军北上大沙窝以西,切断察哈尔与外喀尔喀之联系”。
第二路,宣府出兵六万,太原出兵四万,共计十万,合兵于龙门卫,预计往北出独石口。京师报界流传的说法是“该军北上遮蔽归化以东,并东进压迫察哈尔蒙军活动空间”。
第三路即高务实本部,也被称之为中路。此路中军实力最强,有禁卫军约七万,蓟镇八万、昌平三万、保定两万,共计二十万,合兵于密云、遵化两县。
这两县都是军事要地,密云是蓟辽总督主要驻地之一,遵化是顺天巡抚主要驻地之一。本来两县都是很能驻扎大军的,但二十万大军实在太多,因此被分作两处,高务实本人带着禁卫军去了遵化。
这一路既是中军所在,又离京师最近,显然是京师报界最为关注的对象。根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高经略本人所在的遵化将是主力所在,预计禁卫军与蓟镇精兵都会集结于此,或将高达十五万之多。
遵化这一路将“出喜峰口至大宁,以大宁城为伐元之战核心支点,经臣亲自坐镇运筹”。而密云的五万大军虽然也不弱,但在这种时候也只能甘当绿叶。报界认为“该军将出古北口,占据哈喇河套、白马川、小兴州一线,为京师屏障,并与大宁互为犄角之势。”
总而言之,报界的这些看法基本上认为中军虽然强大,但由于背后就是京师,肯定不会做轻易之举,搞出什么鲁莽操作。
高务实堂堂蒙元经略,当然不能轻易涉险,因此他率军十五万坐镇大宁,侧翼有密云过来的昌平、保定两军五万人,如此既能对东北方向的察罕浩特形成威逼和压迫,也能看住京师门户,诚然万全之策——说人话就是稳如老狗。
最后一路自然便是辽东军。辽东这边本来从地理角度而言是辽东总兵李如松驻地广宁最接近察罕浩特,但考虑到此次出兵会集合辽东周边大量仆从军,而这些仆从军所在地区都偏东北,因此集合地点改在了沈阳——其实一开始是考虑在阜新集合的,但阜新城人口主要来自于移民,目前城池规模不够,所以只好去沈阳。
这一路军的单从人数来说,几乎不弱于高经略亲自坐镇的中军。它有辽西李如松部六万——这里要着重强调,李如松的确是个豪爽人,出手绝不抠抠搜搜,这六万大军里他自家的家丁精锐就占了一半,剩下三万人里又有接近两万是他麾下其他将领们的家丁。
换句话说,这六万大军里将近五万都是家丁级别的精锐部队。假设这支军队全部损失掉,辽西防务差不多就可以看做是彻底崩了,效果基本等同于原历史上萨尔浒之战后的辽东。
除了辽西李如松本部,辽河以东的萧如薰集团或者说实学派高党嫡系也几乎主力尽出,萧如薰、麻承勋、马栋等部纷纷调集麾下精锐,合计出兵五万。同时,京华方面还提供了一万支援,让辽东能与辽西在兵力上势均力敌。
这样一来,辽东辽西两方合计高达十二万之多——要知道辽东明军总兵力也不过就是十八万,这一次直接拉出十一万,意思显然是能够野战的兵力全部用上了。
但辽东军的实力并不止于明军本部,在高务实特意营造的“禁卫军出征仪式”震慑下,女真各部凡有一战之力的部落全都收到了来自于蒙元经略的命令,要求各部检点人马随军出征,高务实在命令中明文肃令:“凡违令者,皆以忤逆论罪”。
很难说是大明的威势太盛还是高务实本人的威势太盛,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总之这些命令传达到各部,根本没有人胆敢明抗此令。不仅被一贯视为大明忠犬的哈达、叶赫二部立刻表示“恭领经略钧令”,连地处颇远的乌拉部都连忙派了人去开原,表示自家正在集合部众,一定“竭诚尽心为朝廷出力”。
最具代表意义的则是建州左卫努尔哈赤方面,他也很快上书辽阳,表示愿意遵命随征。虽说这厮的回信里说了一大堆困难,比如“建州二分”之后他所部辖区“蛮荒偏僻”,穷得叮当响;又扯淡说长白山三部当时针对他搞封锁,逼得他只能出兵,结果又花掉了很多积累,如今全族都是勒紧裤腰带勉强糊口云云……
但是归根结底一句话,困难虽然很大,他还是愿意出兵的,只是希望经略大人能网开一面,准他建州左卫自由马市——其实不久前高务实已经准许他们去宽甸贸易了,但宽甸马市不是常开的,一个月才开一次,一次只有三天,所以现在他还想去鸦鹘关。
当然,由于高务实这次的命令极其严厉,努尔哈赤这些话也没敢摆出“你不答应我就不出兵”的态度,而是先表示自己无论如何都愿意出兵,只是希望经略大人看在他们家“历代忠良”的份上考虑一下他的诉求。
整体上来说,努尔哈赤的态度还是放得很低的,以至于高务实收到报告的时候都不由得有些感慨:历史上能有大成就的人果然都不是什么单纯的理想主义者,而只能是有着远大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就如同现在的努尔哈赤一般,明明心里肯定已经有了统一满洲的理想,但既然人在屋檐下,就一定会老实低头。他绝不会蠢到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得罪大明、得罪高务实,以免在不久的将来被大明拉着全满洲乃至于东蒙古各部围殴至死。
这一通操作下来,女真各部便开始东拼西凑。大部如叶赫、乌拉、哈达者出兵均达万余,一些小部则可能出个百十号人也算出兵——毕竟有些部落总人口也只有千把人。女真嘛,现在就是这么裂得犹如神罗,强弱悬殊也很大。
最终的结果是,女真各部汇总随征的兵力将近五万。这个结果让高务实颇为吃惊,因为这次的命令虽然女真各部不敢违背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但能凑出差不多五万人还是超过他的预计,毕竟他们不可能把全部兵力都拉出来随征。
没有拉出全部兵力居然能接近五万人,这和高务实原先印象中实在有些出入,要知道历史上满洲八旗很长时间里可能也就五万左右的兵力。
清军入关前,满洲八旗牛录总数是318个,当时一牛录人丁标准是300人,但事实上大量的牛录并不满员,以至于有些地方100人也可编成一牛录。入关前八旗满洲有丁55330余人,那么即使是全军齐出不留一个男人,满洲八旗军总数也只能是五万多人。
当然大明方面的记载中,满洲八旗的兵力不止这点。如萨尔浒之战前,辽东巡抚周永春的奏疏里说:闻奴兵骁勇贯战者约有五、六万,掳掠中国民兵亦有二三万,总之不下八九万。
《神宗实录》中则记载,“兵部尚书黄嘉善言,经略杨镐咨称奴酋精兵约六万余”。在一年之后,杨镐在萨尔浒之战后的报告中说:“盖奴酋之兵,据阵上共见约有十万,宜以十二三万方可当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仅七万余,岂能相敌?”
而熊廷弼在万历四十七年出任辽东经略后写的《敬陈战守大略疏》中则说:“今贼改元僭号,已并有两关、灰扒、鱼皮、鸟喇、恶古里、亏知介、何伊难一带,海东诸国兵众。又令降将李永芳等收集三路开铁降兵万人,计兵已近十万。”
《三朝辽事实录》中也有记载:“时奴兵日盛,每与八子登山,密谋计定,碎发疾如风雨,兼与宰媛合众,近十万。”
萨尔浒之战后,朝鲜派出郑忠信出使建州,他回国后向朝鲜国王报告:“后金其兵有八部,二十五哨为一部,四百人为一哨。……一部兵凡一万二千人,八部大约九万六千骑也。”这个报告虽然可能不太准确,但也可当做一家之言。
如果粗略概论,大概可以这样说:其一是努尔哈赤手中的核心满洲八旗长期处在“近六万”这个数目上;其二是随着战争俘获增多,非女真人投靠其麾下的兵力日渐增强。
眼下的女真各部之中当然没有几个汉人从军,能够拉出来随征的军队都是女真人。换句话说,女真各部现在的人口应该比原历史上努尔哈赤统一满洲之后的人口更多一些,否则在各部都留有部分兵力看家的情况下,怎么能凑出将近五万人来随征?
由此高务实得出一个结论:努尔哈赤统一满洲的过程虽然仅从史书记载上看是相当顺利的,遇到的阻力仿佛也谈不上很大,但实际上依然损失了不少女真人口,因此当前女真各部从人口角度而言要胜过原历史上萨尔浒战前的满洲。
嗯……那意味着可以考虑削弱削弱。
除了女真各部的近五万仆从军,科尔沁部这次也毫不意外地站在了大明一边,不过由于前一次科尔沁部遭到的损失不算小,这次他们出兵的规模却不及上回,不再是全族尽出,而只是凑足一万,多的就没有了——这也可以理解嘛,毕竟再来一次损失惨重的话,科尔沁部差不多就完犊子了。
于是乎,辽东方面的女真、蒙古仆从军总兵力便高达六万,加上辽西六万、辽东六万,辽东一镇出兵居然高达十八万之多,为此次作战单镇出兵人数之首,相当于辽东全镇总兵力——仆从军人数正好抵消了不能出兵野战的卫所军总数。
在这些情况都被京师报界得知之后,整个京师无论民间还是官场,都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前景足够看好,认为这已经不可能会输了。与此同时,高务实需要的“民族自信心”也的确得到了提振,大家都在掰着指头计算本次伐元之战规模之大。
四路大军,一路十二万,二路十万,三路二十万,四路十八万,全军合计高达六十万之巨!并且高经略的习惯大家现在都知道了,他是不喜欢“号称”的,出兵多少就是多少,六十万就是六十万!
大明励精图治二十年,积累的家底果然丰厚,竟能一战摆出六十万大军,试问天下谁能相抗?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对于实学派这二十年的改革终于也有了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相较于嘉靖末年时的惨相,偌大一个“带甲百万”的大明,居然被只有十万骑兵的“土默特-鄂尔多斯右翼蒙古联合体”吊打,实在是让人悲愤交加。
现在呢?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说实学派这二十年没有功劳。高务实给自己揽上如此大的压力,把这一仗拔高到“许胜不许败”的地步,难道不也有这原因在内么?
京师报界汇总了这些消息之后,又“认真分析”此战的打法,认为高经略此战应该是最西一路明蒙联军切断察哈尔与外喀尔喀部联系,这一路实际上应该算作北路;东路辽东军和西路宣府军负责左右夹击,中军即南路高经略本部攻守兼顾,在整个大局上形成“围三阙一”,只留给察哈尔军北逃一条出路。
然而,察哈尔北逃如果不能去西北方向的外喀尔喀,那就只能去好尔趁,甚至北山女真占据的那些既冷得要命又荒无人烟的真正蛮荒之地。
可以说,察哈尔部要真去了那里,大概……也就没什么威胁了,因为那儿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什么能养活太多人口的好地方。到时候即便大明不去追剿,只要能逼得他们一年不能南下,等冬天一到,他们自己就得饿死冻死七七八八,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便全然不足为患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和月票支持,谢谢!
第一路,大同出兵六万,会同土默特四万、鄂尔多斯两万,共计十二万,合兵于归化。这一路军的任务目标,在京师报界中流传的说法是“该军北上大沙窝以西,切断察哈尔与外喀尔喀之联系”。
第二路,宣府出兵六万,太原出兵四万,共计十万,合兵于龙门卫,预计往北出独石口。京师报界流传的说法是“该军北上遮蔽归化以东,并东进压迫察哈尔蒙军活动空间”。
第三路即高务实本部,也被称之为中路。此路中军实力最强,有禁卫军约七万,蓟镇八万、昌平三万、保定两万,共计二十万,合兵于密云、遵化两县。
这两县都是军事要地,密云是蓟辽总督主要驻地之一,遵化是顺天巡抚主要驻地之一。本来两县都是很能驻扎大军的,但二十万大军实在太多,因此被分作两处,高务实本人带着禁卫军去了遵化。
这一路既是中军所在,又离京师最近,显然是京师报界最为关注的对象。根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高经略本人所在的遵化将是主力所在,预计禁卫军与蓟镇精兵都会集结于此,或将高达十五万之多。
遵化这一路将“出喜峰口至大宁,以大宁城为伐元之战核心支点,经臣亲自坐镇运筹”。而密云的五万大军虽然也不弱,但在这种时候也只能甘当绿叶。报界认为“该军将出古北口,占据哈喇河套、白马川、小兴州一线,为京师屏障,并与大宁互为犄角之势。”
总而言之,报界的这些看法基本上认为中军虽然强大,但由于背后就是京师,肯定不会做轻易之举,搞出什么鲁莽操作。
高务实堂堂蒙元经略,当然不能轻易涉险,因此他率军十五万坐镇大宁,侧翼有密云过来的昌平、保定两军五万人,如此既能对东北方向的察罕浩特形成威逼和压迫,也能看住京师门户,诚然万全之策——说人话就是稳如老狗。
最后一路自然便是辽东军。辽东这边本来从地理角度而言是辽东总兵李如松驻地广宁最接近察罕浩特,但考虑到此次出兵会集合辽东周边大量仆从军,而这些仆从军所在地区都偏东北,因此集合地点改在了沈阳——其实一开始是考虑在阜新集合的,但阜新城人口主要来自于移民,目前城池规模不够,所以只好去沈阳。
这一路军的单从人数来说,几乎不弱于高经略亲自坐镇的中军。它有辽西李如松部六万——这里要着重强调,李如松的确是个豪爽人,出手绝不抠抠搜搜,这六万大军里他自家的家丁精锐就占了一半,剩下三万人里又有接近两万是他麾下其他将领们的家丁。
换句话说,这六万大军里将近五万都是家丁级别的精锐部队。假设这支军队全部损失掉,辽西防务差不多就可以看做是彻底崩了,效果基本等同于原历史上萨尔浒之战后的辽东。
除了辽西李如松本部,辽河以东的萧如薰集团或者说实学派高党嫡系也几乎主力尽出,萧如薰、麻承勋、马栋等部纷纷调集麾下精锐,合计出兵五万。同时,京华方面还提供了一万支援,让辽东能与辽西在兵力上势均力敌。
这样一来,辽东辽西两方合计高达十二万之多——要知道辽东明军总兵力也不过就是十八万,这一次直接拉出十一万,意思显然是能够野战的兵力全部用上了。
但辽东军的实力并不止于明军本部,在高务实特意营造的“禁卫军出征仪式”震慑下,女真各部凡有一战之力的部落全都收到了来自于蒙元经略的命令,要求各部检点人马随军出征,高务实在命令中明文肃令:“凡违令者,皆以忤逆论罪”。
很难说是大明的威势太盛还是高务实本人的威势太盛,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总之这些命令传达到各部,根本没有人胆敢明抗此令。不仅被一贯视为大明忠犬的哈达、叶赫二部立刻表示“恭领经略钧令”,连地处颇远的乌拉部都连忙派了人去开原,表示自家正在集合部众,一定“竭诚尽心为朝廷出力”。
最具代表意义的则是建州左卫努尔哈赤方面,他也很快上书辽阳,表示愿意遵命随征。虽说这厮的回信里说了一大堆困难,比如“建州二分”之后他所部辖区“蛮荒偏僻”,穷得叮当响;又扯淡说长白山三部当时针对他搞封锁,逼得他只能出兵,结果又花掉了很多积累,如今全族都是勒紧裤腰带勉强糊口云云……
但是归根结底一句话,困难虽然很大,他还是愿意出兵的,只是希望经略大人能网开一面,准他建州左卫自由马市——其实不久前高务实已经准许他们去宽甸贸易了,但宽甸马市不是常开的,一个月才开一次,一次只有三天,所以现在他还想去鸦鹘关。
当然,由于高务实这次的命令极其严厉,努尔哈赤这些话也没敢摆出“你不答应我就不出兵”的态度,而是先表示自己无论如何都愿意出兵,只是希望经略大人看在他们家“历代忠良”的份上考虑一下他的诉求。
整体上来说,努尔哈赤的态度还是放得很低的,以至于高务实收到报告的时候都不由得有些感慨:历史上能有大成就的人果然都不是什么单纯的理想主义者,而只能是有着远大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就如同现在的努尔哈赤一般,明明心里肯定已经有了统一满洲的理想,但既然人在屋檐下,就一定会老实低头。他绝不会蠢到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得罪大明、得罪高务实,以免在不久的将来被大明拉着全满洲乃至于东蒙古各部围殴至死。
这一通操作下来,女真各部便开始东拼西凑。大部如叶赫、乌拉、哈达者出兵均达万余,一些小部则可能出个百十号人也算出兵——毕竟有些部落总人口也只有千把人。女真嘛,现在就是这么裂得犹如神罗,强弱悬殊也很大。
最终的结果是,女真各部汇总随征的兵力将近五万。这个结果让高务实颇为吃惊,因为这次的命令虽然女真各部不敢违背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但能凑出差不多五万人还是超过他的预计,毕竟他们不可能把全部兵力都拉出来随征。
没有拉出全部兵力居然能接近五万人,这和高务实原先印象中实在有些出入,要知道历史上满洲八旗很长时间里可能也就五万左右的兵力。
清军入关前,满洲八旗牛录总数是318个,当时一牛录人丁标准是300人,但事实上大量的牛录并不满员,以至于有些地方100人也可编成一牛录。入关前八旗满洲有丁55330余人,那么即使是全军齐出不留一个男人,满洲八旗军总数也只能是五万多人。
当然大明方面的记载中,满洲八旗的兵力不止这点。如萨尔浒之战前,辽东巡抚周永春的奏疏里说:闻奴兵骁勇贯战者约有五、六万,掳掠中国民兵亦有二三万,总之不下八九万。
《神宗实录》中则记载,“兵部尚书黄嘉善言,经略杨镐咨称奴酋精兵约六万余”。在一年之后,杨镐在萨尔浒之战后的报告中说:“盖奴酋之兵,据阵上共见约有十万,宜以十二三万方可当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仅七万余,岂能相敌?”
而熊廷弼在万历四十七年出任辽东经略后写的《敬陈战守大略疏》中则说:“今贼改元僭号,已并有两关、灰扒、鱼皮、鸟喇、恶古里、亏知介、何伊难一带,海东诸国兵众。又令降将李永芳等收集三路开铁降兵万人,计兵已近十万。”
《三朝辽事实录》中也有记载:“时奴兵日盛,每与八子登山,密谋计定,碎发疾如风雨,兼与宰媛合众,近十万。”
萨尔浒之战后,朝鲜派出郑忠信出使建州,他回国后向朝鲜国王报告:“后金其兵有八部,二十五哨为一部,四百人为一哨。……一部兵凡一万二千人,八部大约九万六千骑也。”这个报告虽然可能不太准确,但也可当做一家之言。
如果粗略概论,大概可以这样说:其一是努尔哈赤手中的核心满洲八旗长期处在“近六万”这个数目上;其二是随着战争俘获增多,非女真人投靠其麾下的兵力日渐增强。
眼下的女真各部之中当然没有几个汉人从军,能够拉出来随征的军队都是女真人。换句话说,女真各部现在的人口应该比原历史上努尔哈赤统一满洲之后的人口更多一些,否则在各部都留有部分兵力看家的情况下,怎么能凑出将近五万人来随征?
由此高务实得出一个结论:努尔哈赤统一满洲的过程虽然仅从史书记载上看是相当顺利的,遇到的阻力仿佛也谈不上很大,但实际上依然损失了不少女真人口,因此当前女真各部从人口角度而言要胜过原历史上萨尔浒战前的满洲。
嗯……那意味着可以考虑削弱削弱。
除了女真各部的近五万仆从军,科尔沁部这次也毫不意外地站在了大明一边,不过由于前一次科尔沁部遭到的损失不算小,这次他们出兵的规模却不及上回,不再是全族尽出,而只是凑足一万,多的就没有了——这也可以理解嘛,毕竟再来一次损失惨重的话,科尔沁部差不多就完犊子了。
于是乎,辽东方面的女真、蒙古仆从军总兵力便高达六万,加上辽西六万、辽东六万,辽东一镇出兵居然高达十八万之多,为此次作战单镇出兵人数之首,相当于辽东全镇总兵力——仆从军人数正好抵消了不能出兵野战的卫所军总数。
在这些情况都被京师报界得知之后,整个京师无论民间还是官场,都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前景足够看好,认为这已经不可能会输了。与此同时,高务实需要的“民族自信心”也的确得到了提振,大家都在掰着指头计算本次伐元之战规模之大。
四路大军,一路十二万,二路十万,三路二十万,四路十八万,全军合计高达六十万之巨!并且高经略的习惯大家现在都知道了,他是不喜欢“号称”的,出兵多少就是多少,六十万就是六十万!
大明励精图治二十年,积累的家底果然丰厚,竟能一战摆出六十万大军,试问天下谁能相抗?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对于实学派这二十年的改革终于也有了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相较于嘉靖末年时的惨相,偌大一个“带甲百万”的大明,居然被只有十万骑兵的“土默特-鄂尔多斯右翼蒙古联合体”吊打,实在是让人悲愤交加。
现在呢?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说实学派这二十年没有功劳。高务实给自己揽上如此大的压力,把这一仗拔高到“许胜不许败”的地步,难道不也有这原因在内么?
京师报界汇总了这些消息之后,又“认真分析”此战的打法,认为高经略此战应该是最西一路明蒙联军切断察哈尔与外喀尔喀部联系,这一路实际上应该算作北路;东路辽东军和西路宣府军负责左右夹击,中军即南路高经略本部攻守兼顾,在整个大局上形成“围三阙一”,只留给察哈尔军北逃一条出路。
然而,察哈尔北逃如果不能去西北方向的外喀尔喀,那就只能去好尔趁,甚至北山女真占据的那些既冷得要命又荒无人烟的真正蛮荒之地。
可以说,察哈尔部要真去了那里,大概……也就没什么威胁了,因为那儿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什么能养活太多人口的好地方。到时候即便大明不去追剿,只要能逼得他们一年不能南下,等冬天一到,他们自己就得饿死冻死七七八八,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便全然不足为患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和月票支持,谢谢!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明元辅最新章节 http://www.81ht.com/read/157246.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